中原焦点团队夏彬 坚持分享第1235天 2023.10.14
会谈技术——会谈中的治疗者与来访者
在心理治疗会议谈中的两方——治疗者与来访者都会对会谈产生影响。不论会谈的次数多少,这种影响都会持续存在。
对于所有心理治疗的会谈,来访者与治疗者都有公开与隐秘的一面。实际上会谈中双方的交流不仅发生在公开的一面,也发生在引力的一面上。对治疗者与来访者来说,他们若有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期望,在心理治疗会谈这类特殊的时间与场合,他们个人的这些东西,就可能被有意无意地借助于自己的(言语和身体)语言隐藏起来或显示出来。治疗者应能较容易地接受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有较高程度的自我接受能力。在成功的治疗中,来访者也可能会提高他们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会谈中,双方对对方都可能会有某种推测或不愿意表达出来的想法,这可能会以内心的对白形式出现。而对于对方公开出来的方面,却可能会产生不准确的感受和错误的理解。对所有这些情况治疗者都应有一个清楚的了解,知己知彼才可能使会谈成功。有许多研究涉及会谈方面的情况,了解这些情况可能会更有助于专业工作者理解自己在会谈中的地位作用和应注意的问题。
1.治疗者
对治疗者来说,意识到在面对来访者时,他们也在表现自己,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治疗者才能更好的理解对方。曾有人让大学生分别与心理治疗专家和非专家谈话,谈话之后让大学生评价他们的谈话对象,学生对专家很有好感,认为对方写的轻松,说话流畅、自信、肯定、话语紧扣主题,不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能迅速发现谈话中的问题等。而评价非专家时,他们所用的词汇就不同了,认为对方写的不自在,坐姿僵硬,太严厉,说话平淡,抓不住重点,提不出建设性意见的。这些学生的评价是很值得做心理治疗工作者的人们回味的。这里面有技术问题,也有经验问题。在做治疗工作时,类似的反馈往往很难得到,需要专业工作者实施检查自己的工作。
心理治疗中常常涉及对对方的指导。在对指导的研究中,人们发现指导会使对方的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语句减少,会使那些原先防御心理就很强的人或攻击性较强的人的防御心理增强。但指导会使那些过去感到极为需要自立的人们的防御能力减轻,而且能改善那些表现,为外部场控制的来访者的治疗结果。波普在对有关文献的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对对方的指导应因人而异,对依赖性强的来访者应予以更多的指导,在这方面更应引起我国专业工作者的注意,我国多年来的教育方式是权威式指导,新一代年轻人对此极不愿意因此指导的采用应是对象的情形而定。
治疗者常常要给对方做解释和说明,这些解释会使对方产生各种各样的反应。波谱综合了这类研究的结果指出解释会使对方的言语反应减少,除非这些解释是作为言语性强化而使用的,其他一些研究认为中等程度的解释比先前的或很深层的解释更为有效,当然也有作者完全反对采用深层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