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预习:自恋与依恋
精神分析理论:生命主要有两个维度,自恋展开的维度和关系构建的维度。
能力的形成,爱的获得,都需要不断破除自恋。
如果你可以哪怕一次,
抛弃你自己,
秘密中的秘密,
就会向你敞开;
隐藏在宇宙背后的未知的容颜,
就会在你知觉之境中显现。
——鲁米
7.1.1 依恋的形成
依恋,与自恋对立,就是一个人的情感能够向情感对象打开和链接。依恋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型。
依赖是自己能做的,却希望别人帮自己解决。
依恋发生,是因为“我”在找“你”,我对你的渴望得到了积极回应,那这份动力就在我和你之间建立了一份链接,我就会表达对你的依恋。
成熟的依恋关系是,失去对方时,会痛彻心扉、无比悲伤,同时我也会知道,已经发生过的那些爱,就在心中,这就是“情感稳定能力”。
自体客体:婴儿(自体)将客体(抚养者)当作自己的一部分,伸展、表达能量。
客体使用:抚养者要允许儿童使用自己。我们都需要“我可以自由使用这个世界”的感觉,这样ta才能把动力指向客体、万物、世界。
最好在孩子时学会依恋,学会低头,学会去信任一个有力量同时善意的情感对象。
7.1.2 两种妈妈,与两种孩子
1、学会了依恋的人,他会拥抱真实世界;而一直停留在自恋中的人,容易呆在自己的世界中,并认为自己的世界才是精神的归宿。
2、依恋的形成,需要孩子有一种基本感觉:
你基本上是“好”的,有时是“坏”的,但“坏”不会淹没“好”;
我基本上是“好”的,有时是“坏”的,但“坏”可以被接纳。
3、依恋没有形成:透过心理防御,看到初心,我永远在寻找你。
7.1.3 依恋“你”,排斥“它”
外部世界充满敌意,是“它”的世界,我倾向于控制,陷入自恋,切断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选择封闭;
外部世界基本善意,是“你”的世界,我会放下控制,把我交付给你,这就是依恋。
7.1.4 晕车的隐喻
晕,就是失控感,失控的原始体验,是情感依恋的失败。
胃不舒服和呕吐,也有深刻的隐喻。如果婴儿感知妈妈是敌意的,那么他会恐惧、担心妈妈提供的食物有毒,吃了之后会抵触,严重时想呕吐。
7.1.5 问答:我可以不依恋任何人吗?
1、自体必须有客体,我必须找到你。
孤独成圣的人,此前曾有过饱满的关系。
从不构建深度依恋关系的人,不管表面看上去多么善良友好,内心中实际上有太多的黑暗和敌意。当“我”不去看“你”,我也就不可能真正被看见了。
2、人的一切本能都值得可敬,包括防御,包括因为感知到外界的敌意而让自己停留在自恋和控制中。
3、成为自己,找到你:
看到自己对依恋别人的防御;
看到自己对关系的渴求;
在时间累积和空间变换中,逐渐和另一个人,建立起真实、全面而具有深度的情感关系。
7.2 预习:快意恩仇与纠结
不要问有关思念的问题,直视我的脸。——鲁米
7.2.1 负爱、负恨与负知识
比昂《思想等待思想者》
如果知识在关系中,是为了凸显自恋,而妨碍破坏了依恋,那么这时的知识就叫负知识。
控制自己不去爱,叫做负爱,例如暗恋。
我恨你,可我软弱,惧怕,对恨没有觉知,因此没在关系中表达恨,憋住了,叫做负恨。
真实地活着,是拿血肉之躯和其他真实的存在,特别是人,去碰撞,去接触,去感知,去爱恨;
抽象地活着,是躲开肉身,为了防止产生真实的疼痛,让自己躲在头脑的世界里。
最好的活法,就是去爱、去恨、乃至快意恩仇。如果爱也迟疑、恨也迟疑,总是在纠结中,一个人就会活得非常憋屈难受。
7.2.2 头脑妈妈
1、过度使用头脑的好处:
认识、分析外界刺激,掌控感增加了;
切断了和身体、情绪的链接,内在痛苦减轻了。
2、自体中主要是头脑时,会导致迟钝以及追求所谓纯净。自体中以身体感受和情绪为核心时,自体就敏感而反应迅速。
7.2.3 去爱、去恨、去了解
如果一个人只能大胆去爱,而不能大胆去恨的话,他的爱容易显得有些单薄,还容易像是傻傻的痴情人,而容易在恋爱中出于弱势位置。灭掉了恨的人,因此也像是失去了力量。
在关系中,我需要适当做坏人,甚至报复对方,即正确地表达恨。
爱的时候,给对方的要比对方给自己的多;恨的时候,给对方的要比对方的给自己的少。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良性循环。
了解即拥有。了解要在真实的互动和爱恨中完成,只是静态地了解,就只是负知识。
彻底了解了一个人,即便外在上失去了他,他也永留在心中了,心灵会因此变得更加饱满乃至圆满。
7.2.4 加餐:含蓄,是一种什么味儿?
7.2.5 问答:快意恩仇时,至少有机会
容易感到烦的人,是因为外界刺激过度,超出了承受能力,所以会被感知为侵扰。也不敢打扰别人,因为担心别人也会烦。
破掉假自体的烦,是去行动。让自己尽情投入到充满各种关系的真实世界,让自己和真实世界的丰富接触,撕裂这个假自体,让生命力流动起来。
7.3 预习:爱与恨
如果我继续谈论爱,
我可以说出一百种联系,
但那仍然不代表我一说出奥秘。
新村恐惧的苦行者用脚奔跑,
爱者却如风雷电闪般移动。
根本无法相比。
当神学家还在那里,
为自由与必然的问题苦思冥索,
爱者与被爱者早已把自己推向彼此。
——鲁米
7.3.1 爱是容纳、看见与连接
关系的本质是看谁投射焦虑,谁承受焦虑。——比昂
按说应该是父母承载孩子的焦虑,但中国,父母让孩子承载了自己的焦虑,还要说成是对孩子的爱。
当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时,被称为“心智化”。
对人性的容纳、看见,让情感回复并增强连接的做法,就是爱。
通过容纳、增进理解,也就是看见,从而增进连接,这就是爱发生的核心。
7.3.2 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
攻击性明显被压抑,很难表达恨意的人,实际上都存在着婴儿的这种对恨意的感知,担心自己的恨意会毁了世界,至少担心毁了自己,毁了对方,毁了关系。
需要学习用语言在情绪层面表达恨意,而不是切实攻击、破坏、甚至毁灭对方。表达恨意,也获得了救赎。
7.3.3 让恨流动
恨意,是“我恨你”,表达攻击性,自己容易丧失道德优势;
而抱怨是“你伤害了我,你错了”,不仅攻击了对方,还试图占据道德高地。
伤害性行为是,你明明知道,你的伴侣有些东西不能忍受,你非要去干这些事情,那么这时就会被对方感知为伤害性行为。
我们以为在表达爱,但其实是为了隐藏恨。
当恨意产生时,要承认这是恨意,并试着在关系中流动,它在关系中才容易被转化成爱。
看不到恨意时,就容易干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把恨说成是爱,把自己的一切攻击甚至毁灭行为都说成是出于好意,比如: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父母怎么做都是为了你。
恨意一旦从情绪变成伤害性行为,就会对关系构成切实的伤害,意味着关系的容器出现了裂痕,当裂痕太大时,关系就可能会破裂。
7.3.4 加餐:给毁灭欲披上一层“胶囊”
毁灭欲、恨意等,都是原始生命力想构建链接却失败后的产物,所谓的可怕的人性,可以被忍受,被谈论,最终被觉知。
排泄活动的隐喻是释放攻击性,人类不仅要控制排泄行为,也要学习控制自己负面情绪的表达。
7.3.5 问答:做一个“不好惹”的人
成年人之间谁也不容易摧毁谁,而当别人感知到你是一个“不好惹”的人,你反而容易得到尊重,也容易收获好的关系。
7.4 预习:最难面对的平实之物
最难面对的平实之事,是自体的虚弱,和关系中的恨;最难活出的平实之物,是自体的坚韧,和关系中的爱。
问题:你什么时候有过类似发现,你变得如此复杂,只是为了逃避某种最简单的东西。
7.4.1 自体的虚弱与坚韧
与自体的虚弱相对应的,并非是自体的强大,而是自体的坚韧。
我们追求强大感时,常常就是为了逃避自我虚弱感。自体坚韧就是,强也可以,弱也可以,我都有一个基本感觉“我能行,我能基本掌控我的人生”,即便不能掌控时,我仍然知道失控背后并非死亡,并非深渊,而是有一个值得信任的力量。
自体坚韧就是信任自己内在的生能量,或者说不管什么情形下,这份生能量都能保持连续,不会被切断。
增强自体的关键:
①反脆弱:
不断体验,任死能量如何击打,生能量都没有断裂,并且死能量还被转化为生能量。
②关系的深度:
自体强大的根本是,伸展自己时,发现被接纳了,你的生命力没有带来灾难性后果,还加深了关系。
缺乏坚韧时,我们需要去面对自体的虚弱,不然容易有各种自我欺骗。我们会因为没法面对这个事实,需要把“我不好”这个信息投射到外部世界,变成“你不好”。
7.4.2 关系中的恨与爱
自体的强大与虚弱是一个维度,顶端是全能自恋,并伴随毁灭欲,底端是彻底的无助感,中间是等级不同的自体强弱感。
为了对抗“我无力、我弱小、我很差”的虚弱感,有些人会走向相反方向,表现得异常强大,但这份强大感,不够真实,虚弱才是内核。
在现实中表达恨意,开始去做“坏人”,并不断锤炼自己的战斗能力,逐渐掌握自己的力量,最终这份力量不会导致破坏,而是导向保护自己、伸展自己,并会促进关系中的链接。
假如你太容易感知到恨,也就是死能量,那么你必须发展出你强大的竞争力,当别人向你传递死能量时,你能把对方几百。这样的过程,会让你强大,但你会担心对方反扑能量的累积,所以这样的强大比较脆弱。
如果容易感知到爱意,那么你的生能量就比较强。会在别人传来死能量时,因爱而爆发巨大能量,击败对方。
恨意下的韧劲是“无论如何,我相信我都能活下来”,而爱意下的韧劲是“我活着是有意义的”。
7.4.3 一念之转:你就是我
一、写下答案
1、你不喜欢谁、哪件事?那个人、那件事激怒你了吗?
2、你希望他们如何改变?
3、什么是他应该(不应该)去做、去想、去感觉的?你有什么建议吗?
4、为了要让你开心,他们要给你写什么或为你做些什么?
5、你对他们的想法是什么?
6、什么是你不想跟这个人、这件事、这种情况再次经历?
二、确认上面每一个问题
①这是真的吗?
②我确定是真的吗?
③我持有这个想法,我有什么感觉,会因此偶遇什么对待自己。我想别人又有什么感觉?
④没有这种强法,我又会如何?
投射:我们怎么看待别人,其实都是把自己的内在投射到了别人身上。特别是,我们会把自己的“坏”投射给别人。
当能直面自己心中汹涌的恨意时,这些恨意逐渐被照亮了;当能直面自体的虚弱时,会更有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复杂的现实世界。生命力因此增强,像水流一样在自己身体上流动。
如果别人说了一句看似是攻击我的话,其实是对自己的不满意,或者是因为我有什么你没有,或者是你想要什么而不得,所以有了一份恨意,然后投射给我。
7.4.4 问答:“你”,就是整个世界
如果爱、恨、了解,都充分的发生,而恋爱关系又没有被毁灭,这就是极深的疗愈。
全息理论,任何一个关系,都藏着整个人性,全然搞好了一个关系,就像是搞好了和整个世界的关系。
一只看不见的鸟飞过,
投下了一闪即逝的影子,
那是什么?
是你爱的影子,
却盛满了整个宇宙。
——鲁米
找到你的爱人,然后再这个关系中修炼自己的灵魂,直至彻悟。悟了“我”的内部世界和“你”的外部世界的关系。
陌生人、竞争对手对我们而言是“它”,表达“恨”没有太大阻碍。而对于充满爱意的“你”,我们会内疚,宁愿守住这股劲来伤害自己。
7.4.5 复盘:关于“情感”主题的回顾
如果你可以哪怕一次抛弃你自己,
秘密中的秘密就会向你敞开;
隐藏在宇宙背后的未知的容颜,
就会在知觉之镜中显现。
——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