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天
第3次上课
时间:2017年11月15日
上午9:00~9:50
上课内容
重点:方向一定要明确——致良知
致良知:致力于不虑而知的清醒状态。
通过不断练习体悟良知的状态,加长处于良知的状态的时间。
一,良知的作用
体验生命的本来状态,在生活中活出来。
用到日常生活中,用在每一件事情上,每时每刻体现良知的状态。良知适用于一切状态。
二,练习“知”
知道有念的那个知,知道一切的那个知,它本身没有任何内容。
不断地熟悉这个“知”,
不断地练习回到“知”上,
体悟“知”的本来状态,
不管念的内容,不分析,不评判,处在“知”的状态就了。
不管有念无念,念多念少,都是内容,只管“知道有念就行”。对念头不需要有任何作为,念头会自行消失,不要改变,只是知道就行。
三,解惑
拍打后感觉累是因为用心用力,太过于求好求效果造成的。
拍打时不要用“心”,只是处于良知的状态。不用考虑拍打之后的效果,无心而拍,只是清清明明的拍。
身体会自动地适应各种状态。拍打起作用是因为生物场的能量和谐。用自身和谐的场影响对方不和谐的场,拍打时要保持良知的状态。
今日练习记录
一次,晚上九点开始,练习半个小时。
静默,观念头。
知道有念,知道无念,知道有念就行。
生活实践
1. 早上跺脚半个小时。
2. 朋友打电话来,她今天很烦恼,工作团队大家商量事情老进行不下去。自己也没什么做错的,身边有个人还莫名其妙地跟她生气,还冲她发火发脾气。她自己觉得没有说错什么话,也同意对方的意见,想不通怎么这么对待自己。陪着朋友一起交流了很长时间,一起梳理了她自己的情绪,她自己都没有觉察这些日子来压力带给她很大的焦虑。这种焦虑让她带着情绪去看周围的人事物。虽然和对方言语上没有起冲突,甚至什么话也没说,但在心里还是评判了责怪对方。另外自己也不了解对方当时的状态,也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共情一下。通过一番交流,朋友觉得轻松了许多。
(又及:第二天朋友说碰到那个人,觉得那人一点问题都没有,一切都挺好的。)
反思:于事无心,于心无事,自在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