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刚知道,怀孕的时候居然要学习,甚至是上课学习。
这事要是说给我妈听,我妈肯定特别不屑,还得上课?没上课我们也生了好几个了——她们那一代人倒是总有一种强烈的基于年龄和经历的自豪感。
不过孕期知识这块,我还是挺重视的。
因为我一直有个朦胧的印象,父母掌握的很多孕期产期知识都是错的,不准确的。
但我没有自己研究过,只是在微博这种只言片语的载体看过一些控诉,类似于月子不能洗头如何错误之类,所以印象一直停留在“似乎是错的”这个层面。
从什么时候确定“一定是错的”呢,那是我姐姐怀孕后。
我姐姐怀孕时,我妈上顿肘子下蹲猪蹄,给我姐姐补出来高血压,体重也飙升到190斤。所有人看我姐姐的大肚子,都以为怀的是双胞胎。我外甥女生出来就快10斤,宫缩的时候我姐姐心率似乎都奔两百去了,典型的高危中的高危。
生完后,月子里我姐姐奶水不足,我妈又来劲了,还是上顿大肉下顿大鱼,结果我姐姐出月子体重还是190斤。从后面看她的背影,就跟大牲口一样壮硕。
这么个吃法肯定是错的,那什么是对的呢?
唉,谁知道啊。都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是人这一辈子得有多少时间是花在目的正确的弯路上。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别急。可孕期只有很短的时效性,慢慢来似乎不太靠谱。
刚知道我媳妇怀孕时,我就从同事家里拿了书,一本《怀孕圣经》,一本《孕妇饮食健康指导》,翻完之后有了很多直观的印象,可是矛盾的地方也不少。比如饮食方面,《怀孕圣经》就提倡什么都可以吃,《健康指导》就着重强调荔枝、山楂之类食物不能多吃。
这也算是传统的理念和现代理念激烈交锋的经典案例了。
我个人是倾向于怀孕圣经中的现代说法的,可我媳妇抱着宁可信其有的母爱力量,觉着既然有人说对还孩子不好,那我就不吃了呗。她两手一摊,这点牺牲都不能做?我猜她脑海中的自己一定散发着圣母的光环。
可……她的食谱那真是唰唰唰地往下删东西啊,我觉着快连基本的营养都不能保证了。
太多东西不能吃了,鸡精、味精不用提了,后来连酱油都不能吃了,原因是我同事坚持认为他们家孩子就是因为她怀孕期间吃的酱油比较多而肤色发深。
我媳妇拿起葡萄——据说吃葡萄孩子眼睛大;放下葡萄——葡萄果糖高。我媳妇拿起核桃——据说吃核桃孩子头发多;放下核桃——核桃油脂高。
一种很奇妙的神话传说和现代科技的交锋,弥漫在我媳妇的饮食菜谱上。但和很多交锋不同的是,双方都胜利了,只有我媳妇的体重败下阵来。
因为一来二去,能吃的越来越少。
父母那一代无所顾忌当然不好,可到了我们这一代精细到这种地步也是始料未及。
活到老学到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悲哀。上一代是物质匮乏没得吃,这一代是物质泛滥不敢吃。虽然大相径庭,但纠结是类似的。
我跟我媳妇谈,都快辟谷了,就别听风就是雨了,多研究一下就差不多了。
比方说孕妇不能吃螃蟹,这事好多人、好多书就提过。但这只是个结论,需要往下深究原因。像我同事说,中医说螃蟹螯是大寒,对孕妇身体不好。这个听起来还算靠谱。我姨对螃蟹的解释是,吃了螃蟹生出来的小孩手贱,这就完全进入玄幻世界了。
分辨正确与否,其实也是个力气活。“吃螃蟹生出来小孩手贱”,这个依靠常识就可以甄别。“蟹螯大寒”,这个可听起来,接着要甄别“蟹螯究竟是不是大寒”、“大寒是什么”、“大寒为什么对孕妇有害”……
我是败下阵来了。
然后听说荔枝也大寒,山楂刺激子宫,鸡肉有激素,鱼肉有抗生素……
一大波数不胜数的禁忌,个个都是似是而非。
如果真的个个深究,且不论能力具备与否,时间就消耗不起。
真要个个深究了,真的会学到好多营养学的只是。随便一件小事或一样食物,研究下来内容多多,真有点一花一世界的意思。
想起那个笑话,炒股炒成股东,泡妞泡成老公。真学下去,一定会学成营养学家吧。
有时候我总觉着有点本末倒置了,每一样食物都纠结一番,实在是太疲劳了。明明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营造出步步惊心的感觉一定是病态。
这个社会有那么差吗?若是只看新闻的话,恐怕是有的,真是感觉作为一个人活到今天太不容易了。
可呼吸要用净化器,饮水要用过滤器,食物要一样一样甄别。人的生存真的到了这么艰难的地步吗?
学习可以,谨慎可以,打算为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完美的环境可以。但为什么我觉着谨慎的下面藏着画蛇添足般的自虐呢。
PS:不过后来在北医三院的怀孕早期课堂,护士长斩钉截铁地说,什么都能吃,没有什么不能吃。
她强大的气场突然让我觉着无比信任,大概也是累了,给自己找了一个足够说服力的理由,但无论如何,这算解决了我们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