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为什么说“时”不是经常的意思,因为紧接着第五句“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时,应该是时机,时势之意。
做人做事要讲究时机,治理国家也是一样。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战车这样庞大的诸侯国,要怀着恭敬心去做事,做人要讲求信誉,身为领导和国君要节省用度,不能好大喜功讲排场劳民伤财,要懂得爱惜百姓,不能横征暴敛盘剥百姓血汗搞得怨声载道,在使用人民时也要讲究时机。
怎么讲究时机?中国自古是农业国家,种田打粮食是头等政治大事,春天正是春播的重要时节,这个时候国君就不能征用百姓去搞政绩工程大建楼堂馆所,也不能征用民夫去戍边打仗,否则地里的庄稼就要荒废,错过了这个时机,会影响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没有粮食安全,一个国家就会产生执政危机。
法律无外乎人情,企业管理制度更是如此。员工家里父母重病奄奄一息,身为领导还要逼着员工加班,不让请假回去探望父母,这就是“不知时”。支配和使用民力,也需要审时度势,不违背四时节气,不违背天理人伦,这就是最初级的以人为本。
如今石油寒冬,外闯市场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然趋势,让员工抛妻别子不远万里去工作,是形势所迫,但在具体到员工个人时也要讲究一个“时”,是不是可以实现调查一下,员工家庭是否有病重垂危的老人,是否有瘫痪在床的妻子,是否有生活尚不能自理需要父母照顾的子女?把握好“时”,就会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地投身工作,而不要出现类似普光气田“背着媳妇闯市场”这样的感动人物。在感动事迹的背后,暴露了企业领导者管理的失职,人情的冷漠。
在《论语.阳货》中也有“子曰: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一个人希望,愿意出来做官,做事,但总是屡次失去最好的时机和时势,这怎么能算是聪明人呢?
从孟子所说的“当务之急”到孔子所说的“使民以时”,都在强调一个时机,时势。如何面对一个时代的机会,如何迎接一个时代的形势,并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迅速做出相应的行为,这就是时势造英雄。
北京大学那位薛兆丰教授,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学识与威望与孔子相比,毫无可比性,但就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教授,门下学生达到17万人之众,年收入达到三千多万,就是因为他懂得迅速地认知并掌控了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机会,做出一番让人惊叹的事业。
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绝不仅仅体现在国家实力增强,而是最底层百姓民众的经济意识被唤醒了,对金钱热爱和追求的积极性被空前地调动起来,不断高涨的物质需求,让每个人都充满了斗志,不论是种地还是经商,无论是读书还是讲课,每个人都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渴望。每一个普通人,从深山里的果农,到城市里的白领,从摆地摊卖袜子的大嫂,到兜售面膜口红的微商,每一个社会细胞都被激活,都参与到这场雨世界同步的变革中,是中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特色,这种渴望不断过上好日子的“心劲儿”,是当下中国最强劲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