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是什么?
懂事这个策略的由来
2、事件是什么?
带女儿在公园沙坑玩,有个小女孩A和她妈妈有挖沙工具,我女儿(3岁)想加入她们,A妈对我女儿说:你自己说你想玩。
又来了女孩B(4岁),A妈又说可以一起玩。B拿了A的大铲子,女孩A(4岁)想玩大铲子,A妈让她自己和女孩B说,A有点犹豫,A妈妈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教女孩A怎么说,A试了几次,B都不给,大概僵持三五分钟,A妈明显开始生气了,她又劝女儿再让B玩会,A不同意,A妈又开始说可矛盾了,带来分享,她又护不住自己的玩具。A妈又说让A拿小铲子交换大铲子,结果B把大小都拿过去了,怎么也不松手大铲子。过程中B的妈妈过来了,在边上也不说话,A马上就哭了,A妈已经不耐烦了,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分享一下嘛等等。我在女孩A身后,我说你去抢吧,她就去了。抢了几次也没抢过来,B的妈妈开始跟B讲道理,后来打了女孩B,从她手里抢了过来,扔在地上,一边打着女孩B一边走了。A妈也收拾东西带女孩走了,一边收拾还一边说妈妈有没有告诉你,要记清楚你带了多少玩具出来……
3、即时反应是什么?
想帮女孩A要回铲子
4、此刻身体的感觉如何?
心口压压的,双臂无力,想砸烂A妈妈和那个B女孩还有她妈妈!
5、内在对话是什么?
对A妈:闭嘴吧你,别说那些大道理了,别说你女儿了,你看看你,明明自己也想要回来,又想当好人,别人说加入你就让一起玩,你问过你女儿吗,都是你做主!你不是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怎么玩具你做主?!女儿为什么要不回来,还不是你要做好人!你掌控着全局,却说女儿表现不好,做的不好,她敢吗!她可以吗?她被允许做自己吗?还不是要为了你的好人形象牺牲自己的利益!
对B妈:可真行了,无动于衷,怎么这么好意思!
对B女孩:怎么这么不要脸,是你的吗?让你玩你就不给了!
6、内在感受是什么?
愤怒(A妈就是说个不停,B就是不还,据为己有,B妈就是看着不管,就让自己女儿玩)
悲伤(就真的要不回来了,也没人帮忙)
恐惧(每个回合表现的妈妈都不满意)
无助(到底该怎么办)
羞耻(不想谦让又要不回来,只会惹妈妈生气)
绝望(都是妈妈说了算,没有人真正为我而在)
7、自己内在什么情绪伤痛(情绪钩子)被触动?(需要临在中去经验和表达)
1.背后没有人支持的伤痛,不管遇到什么事,转身就是没有人,如果求助妈妈,妈妈是讲道理多,甚至还会被劝说,要让给别人玩。再为自己坚持就会被责骂,甚至挨打,想起小时候表弟来我家,忘了因为抢什么,我俩打起来了,我妈说让我让给他,我就不让,我妈拿着扫床的扫帚打我,打一下问一次:死邢颖,你记住了吗?!明明是我家,是我的东西,为什么打我?!
不可以,我要打回去,你打我我就打死你,我不要你做妈妈,我要去找我姥姥!
还有表弟,我要打死你!你是来做客的,姥爷偏爱你就算了,到了这,我家了,凭什么还是你想怎样就怎样!不可以,我要打死你,欺负我的人,我就要打死你!
我真的好伤心,为什么没有一次,是有人理解我的,支持我的?我是姐姐就是原罪吗?就错了吗?
为什么没有人在我身后给我托底,为什么我的求助总是会被说教,我的心意就没有人能珍视一次吗?
一次都不可以吗?
就一次。
世界那么大,事情那么难,我不行的,没人给我托底,我不行的。我做不到。想到妈妈的那些眼神,说教,指责,不不我不要,我只能做对的事,不能做想做的事。这样就安全了。好,那我以后就不管过程,直接拿对的结果,这样不用感受妈妈的失望等,也不用感受自己的心,有对的结果就会被表扬,就有用了。不再是妈妈的包袱了。
可是,妈妈,我内心深处还是想要,我想要的是可以坚定的站在我背后,不顾及你的形象,就是感受我的心意,为我的心意去争取,为什么你的好人形象要比我的心意重要那么多?
妈妈,能不能有一次,把我放在你的好人形象前面?我想要的就是你懂我的感受,完全感受我的感受,而不是很多道理。
妈妈,如果我不是懂事的孩子,还会得到你的爱吗?
2.自己不敢为了自己的心意争取,担心不符合妈妈的期待,而不被妈妈接纳,这是危险的,可能会被妈妈嫌弃的,(抛弃的)。脑海里冒出那就话,妈妈说:“不多吃那一口会死吗?”,我感到好羞耻,多吃了这一口,我就是最贪婪,最没有底线,最不该活着的人。我的欲望都是可耻的,都是不该存活的,有那些欲望就不配做人。我怎么可以是为了那一口吃的争抢的人,我肯定是那个大方的,谦让的呀,我已经不想吃了,多吃那一口,代价太大了,还是不吃安全,但我谦让给你了,你得感恩,得夸奖我,否则你就是忘恩负义的狗东西。你不能让我损失了实际利益,还得不到好名声。那我亏大了。
妈妈我愿意为了好名声,牺牲自己的利益,我想要这样的方式赢得你的爱,妈妈,是我选择了顺应你,这样我以为可以得到你的爱和喜欢。做个懂事的孩子,会被别人夸奖,会为你争光,这样我就不是没用的包袱了,而是你的面子,你的光彩,我就是为这份价值感而活,妈妈,到现在我还是有这个动力,拓展到身边的人,我都想成为你们的骄傲,被夸奖,我就拯救了你们的不如意,我很有用,这样你们也好了,我还是想你们好了我就可以靠了。
8、发现自己有什么限制性信念?
我的存在毫无价值,我的心意不值一提。(哪怕感受自己是妈妈的包袱,也是好过毫无价值)
9、临在后看到的真相和可能性是什么?
我妈打我时,也是一边打她一边掉眼泪的,妈妈,我看到你下手还是有分寸的,只是想震慑住我。
我为了前男友在一起,和父母断绝关系,我妈是嘴上不同意,但还是给我钱。后来我们分手后,我伤心自己住在一个房子里,她也是不几天就过来一次,默默的替我洗衣服,收拾家务,给我送饭,再默默的离开。
我小时候的视角,截取的都是要好好表现,才会被喜欢的。为了对抗无价值感,我真的完全背叛自己的感受,现在也会搭上身边人的利益,然后说都是为了妈妈。抓住一个替罪羊,是比深入自己的痛容易些。
A妈妈的左右为难,既要又要,B妈妈的不知所措,暴力解决,都是我,都唤起我内心的伤痛。
10、可调整的回应和选择是什么?
以后我要为自己的心意负责,面对自己真实,面对失去所谓“好人”形象的恐惧,不再为了虚名牺牲自己的心意。
面对女儿和先生,我也会带着觉知,学习真正的尊重自己,尊重他们,这是一条不停的:“停,看,选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