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大部分人和我一样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当我们听或读一本书,或者某片篇书评的时候,都有一种瞬间收获良多的感觉,瞬间有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爽感,而激动过后,时间一长就淡然了。
也许突然某一天刻,对触动还有一点印象,那是因为遇到某种事情的刺激,但大脑深处却依然连接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在认知觉醒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不是我们读书不用功,也不是我们选错书。是因为触动我们的始终是人家的东西,适合他们,但未必适合自己。
没有经过思考和耐心咀嚼的东西,始终是难以吸取精华的。每个人对同一本书的感悟和触动肯定都不一样。因此触动对方的未必是触动我们的。而每个人所处的知识结构以及认知阶段都不一样,所以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比如一辆车,对普通人而言,这只是一辆车,一种代步工具,但对于经常了解车的人来说,就涉及到车辆结构,系统等。
我们都希望去寻找捷径,以最快的方式达到成功的彼岸。但成功往往没有捷径,如果不能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去吸取精华,仔细吸收。我们不仅进步缓慢,甚至还会原地踏步。
我同意这样的一种观点,书上触动你的东西,一定要用自己的文字组织并将它记录下来。并且思考触动观点和已知的那点可联系起来?它还能用在哪些地方?
知识的连接,其实和耳熟能详的费曼学习法非常相似。不连接的知识就很容易被遗忘。而把这些知识连接在一起,通过某一个点的触动,自然就能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辅助我们做出更优的选择和判断。
所以,专心阅读一本书,找到触动点很好,找到新旧知识的链接点,并能迁移到其他方面加以运用,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虽然会影响阅读速度,但对精华的吸收却是最好的,也容易经久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