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很多朋友,什么都不会,问闲着做些什么好呢?与他说,不如读点书吧。随之便回复:我才不读那玩意。如此几次之后,便不再说什么。
心中不禁想:读书有什么用呢?
我觉得,读书可最大的好处是拥有选择。
可以拥有选择工作的选择。身边一朋友,有两个孩子,妻子还在哺乳期,未能工作,同时还要还房贷,一日开销甚多,着实不容易。为此,一人兼做两份工作,白天8:30-16:30到水果店打工,晚上6点到次日2点在朋友开的餐馆后厨帮工。
为了小家庭能够好过一些,在他所认知的范围内,拼尽了自己的能力。这或许是广大底层大众的日常写照:穷——拼命工作——还是穷——拼命工作,以此恶性循环。
我非常肯定他对家庭的努力和付出,但这却引起了我的思考:自己在水果店上班十来个小时,自己是否也是会被这种简单单调的生活给同化了呢?一想到此,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告诫自己万万不可如此。
为此,我的措施:第一从年初开始每月固定存钱1000,每月定投基金500,另外存储应急保障金,同时减小一些不必要的开支;第二是学习基金的理财知识,让自己在基金投资上可以少交一些学费;第三因为自己是专科文凭,也准备了通过自考提升自己的文凭,同时学习一些新知识,扩大知识面。
其次是可以拥有选择好好说话的选择。朋友第一次遇到我的时候,说我说话太刚。耳提面讲之后,我调整了自己的说话方式,让别人听起来舒服一些儿。当自己听到其他人说的话很刚时,才发觉自己当初所讲的是多么让人难以接受,或许本心不坏,出发点是好的,不过确实真的很难接受。想想一年前的自己,冷汗都有冒出来了。为此,听了一些关于沟通表达的音频,买了一本书《好好说话》来看,才发觉原来沟通也是一门大学问,原来沟通也有很多门道,原来沟通不是张开嘴说话,原来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稚嫩,按评级估计也就是幼稚园的水平。
读书还有其他的好处,便是明白人人生而不同。初中时,一玩伴不好好学习,其家人让我好好劝劝,年轻的我义无反顾,导致我俩关系比较紧张,后来的我才渐渐明白。就像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两种相同的三观。我们所写的文章表达着我们的三观,认同的人会觉得写得真不错,很有共鸣;不认同的人,心生厌弃,心想这写得是什么垃圾。
读书,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自己,明白世界不是以我为中心;读书,让我愈发感觉自己的渺小与不足;读书,让我见识了一个广袤的世界在等着我去探索;读书,让我明白了,原来我还有选择的机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