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的朋友们。
你还记得当初是为什么来北京吗?
是因为工作,还是因为梦想,或者是因为某个念想、某个人,也或者纯粹是碰一碰运气、见一见首都?不论是什么,不论你还是否记得,那个最初支持你来到北京的想法都造就了现在的你。
或许,现在的你还过着你来北京之前一样的生活;
或许,现在的你正在朝着自己最初的目标一步步靠近;
也或许,现在的你已经达到甚至超越了最初的目标,不再只是一个北漂了。
北京,一个从小在我们心中就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遥远而又向往;
北漂,一个现在实实在在就围绕在我们身边的称谓,熟悉而又贴切。
小时候,我印象中的北京除了是首都的代名词之外,更多的就只是停留在长城、皇宫(故宫)、四合院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上。总是觉得北京离我们太遥远了,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方,是走出这一片乡村小镇成功的代表,是一种向往。
现在,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在逐渐改变,对北京的意念也似乎没有那么大了,但是对于乡村小镇上的人,特别是我们爷爷奶奶辈的还是会把能在北京工作看成一种“成就”。听说你在北京工作,似乎总是对你抱有一丝夸赞的眼光。
而“我”就是他们眼中那个被“夸赞”的人。
我是个 90 后,今年 26 岁,自称“篱叔”。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 8 个年头,距我来北京也已经有 3 年之久了。
我和大部分来北京的人一样,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拥有普普通通的能力,做着普普通通的事,但我的想法有时候却又显得不那么普通,因为我总是乐于在思想的世界里天马行空、雷厉风行、指点江山。
每当我从幻想中醒来,直面现实时候,似乎依旧还是麻木。
那我这三年在北京到底做了什么呢?
01 关于生活
生活就是在平淡无奇中去创造那一点点小小的惊喜和幸福,这种感觉可能来自朋友、同事、陌生人,更来源自己的内心,只有你的心态变好了,那生活就会有意义和期待。
关于生活,我总是抱着一种佛系而又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如果有人问我北京和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那我的回答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在每个城市生活其实都差不多,也都是围绕着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唯一的变化可能就是气候不同以及生活成本变得高了。
所以,在北京这三年,我的生活基本可以用“毫无波澜”来形容。
我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宅”男。曾经,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我有超过四个月一直待在屋子里,除了日常出去买菜,我基本没有任何出门的社交,那怕是出去散散步都没有。所以,在北京,我的生活也还是极其简单。
基本就是两点一线,从住地到公司,以及往返时乘坐的交通线。
当然,我的生活除了被这些无聊充斥着,自然还是会有一些其他的事掺杂着,比如“吃饭、购物、游玩”。
首先,要认真的谈一谈吃饭。
不仅仅是因为民以食为天,更是因为我在奔向“成功”之路上总是被“吃饭”这件事给绊住脚了。从我来北京以后,基本每天要面临的一次人生的选择,那就是人生终极拷问:
今天吃什么?!
三年了,我基本可以说是点了三年的外卖,除了偶尔心血来潮自己动手一次做两顿饭之外,我身体的营养就全部来自“羊大团外卖”了,这也是为什么我 2019 年整年的花销有近20% 是来自外卖支出。我初步预算过,如果自己做饭的话至少可以节省饮食费用支出的30%,但雪上加霜的却是从 2017 年到 2019 年外卖的价格一直在涨,而我自己赚钱的能力却始终停滞不前(不要简单的认为只是工资没涨,很有可能是你的能力没涨)。
至于偶尔去餐厅吃饭,除了和朋友、同事聚餐之外,自己一个人是不会去餐厅的吃饭的,即使是比较特殊的日子也还是不会去。
其次,再谈谈买东西。
男生似乎对“购物”这件事并不太感兴趣。
在北京三年,我应该只去过 3 次实体店买衣服,一次是在一个普通卖场(就是很多家小店,经济实惠),另外两次是在“三木马”买的,其他衣服鞋子基本都是在网上,或者让我姐帮我选。
而且,我发现男生的衣服似乎都比较耐穿。一是因为男生不懂选,二是因为男生的款式太雷同,三是因为没有女朋友帮忙选。
我都忘了自己单件衣服穿了多久,我衣服的数量在大部分男生中可能还算是多的。
虽然我的衣服一次看起来比较多(女生请忽略),但一般每件衣服都能穿很久。我的一件大衣和一件长款棉衣就已经陪我过了 3 个冬季,到现在还是很好,估计二手转卖也能做个 9 成新处理。
除了我这种衣服多、穿的久以外,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单件衣服穿到底,不穿破(旧)誓不罢休。
我之前有个室友,记得与他合租的三个月里,他的外套永远都是那 2 件,而且其中就有一件是黑色的。我想大概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不一样,相对而言,他更不愿意把时间花在“打扮”这件事情上。
所以, 单身的你永远不知道,冬天男生的一件外套可以连续穿多久。
说完买衣服,接下来说说逛超市。北京的大型超市感觉我去的次数不超过 3 次,一是现在网络方便什么都可以网上买,二是一个人去也无趣。
最后,谈谈出去玩。
一个在北京呆了三年的人,出去玩的地方,去过的地方,我掰着手指都能数的出来。
我自己都很惊讶,来北京三年竟然都没过去长城(万里长城)。去故宫是因为发小来北京了,陪他一起去的;鸟巢则是堂妹来北京因为近陪她去的。
我很感谢他们,要不是他们,我可能连故宫和鸟巢都没去过。我有时候在想是为什么,是不愿意去吗?好像也不是吧,说自己懒,其实在其他方面也并不是那么懒,甚至自己一直是别人眼里“勤奋”的代表。
朋友问我为什么?我有时候开玩笑的说:
我希望把这些有意义且美好的地方留着陪有意义的人一起去。
所以,总是幻想,如果遇到了心中的她,我是不是要辞职大半年,把她想去和我想去的地方都去一次。
这就是我在北京的生活,虽然平淡无奇,缺少乐趣,但我还是心怀美好。
02 关于工作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经济物质,有时候也是为了认清自己、实现价值。虽然自己已经工作了近 8 年,但依然还是觉得没什么长进,远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前 5 年基本是漂泊不定,曾经一年换过 6 份工作、2 个城市,一是因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毫无方向、缺乏判断;二是因为觉得自己还年轻,可以再折腾;三是因为太过于自信,一路走来都没有遇到什么大风大浪。
所以,我自己把这五年称之为我的“社会大学本科”,虽然工作经历看上去不怎么好,也没什么优势,但我自己有一个很大的收获。那就是:
在最“懵懂”的时期,我已经排除了绝大部分不喜欢做的事。
2017 年 2 月 13 日,我坐上了来北京的火车,第二天早上 8 点左右到的北京西站,好朋友(下文称“好朋友A”)早早的就来接站。我很感谢我的朋友,如果不是他,或许我不会来北京,也不会有幸从事教育行业。这三年,我没有换过第二份工作,也是在他的帮助和鼓励下一步步朝着更好的自己走去。
关于工作,我喜欢把其意义一分为二,一是赚更多的钱,二是提高自己的能力。(当你到了马云老师那种阶段,应该还会有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意义)
能力的提高,其实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所以很多时候工作的价值和意义就体现在金钱上。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钱。
来北京之后,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三年的小目标--赚1000000元人民币。
我在“计划”里是这么写的。
简简单单的近 60 个字,却承受着 100 万这么大的压力。现在回想起来觉得有些好笑,但又佩服自己的勇气,如果现在让我来定计划还真没有勇气在 1 后面写出那么多的 0 。我一直都觉得赚钱并不难,现在看来这完全是错觉,我应该去直面这惨淡的人生和钱包。
那么,这三年,我到底赚了多少钱呢?又存下了多少钱?
2017 年 - 2019 年,一共赚了 311834.6 元,截至 2020 年 5 月 1 日存款为 33879.95 元。
3 年 30 万,平均每年 10 万,平均月薪 9 千,虽然这个收入也处于北京薪资水平的中段,但对于一个快奔三的人而言真的不算高,而且还有着高消费的支出。
相对于30万这个数字,其实,我个人更关注的是:
为什么这三年我的年收入增长接近 0 ?
这从侧面是不是反映某些问题,是个人原因,还是平台原因?
我的看法是:更多是出于个人原因,自己的安于现状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有时候在想,如果不主动找公司加薪,是不是因为自己觉得个人能力还没那么强,而公司也认为你也仅此值这个价格。所以双方也就都不提及,自然你也就到顶了。
所以回过头来想,个人和公司本就是相互雇佣的关系,所有的结果都不可能只是单方面造成的。因此,我很感谢这三年来公司给我带来的改变,至少现在的我比三年前的我更加自信,更懂得思考。
除了这些看得见的物质收入以及看不见的精神收获,让我坚持做三年的教育还有一个很大的感受。那就是:
教育在改变自己的同时,更能改变他人,而他人的改变会给你无限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我们做的是高中教育行业,而我负责的是赛事活动,每当学生喊我老师的时候,那种自豪感和责任感就会油然而生,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我会被学生称为“老师”。
对于学渣的我,这是一种奢侈的精神获得。
在这里分享一篇之前学生给我写的一封信。我很感谢她。
03 关于成长
成长就是今天比昨天好一点点,明天比今天更有期待一点点。这是一个积少成多的过程,一两周、一两月或许看不出大的变化。但你从更长的时间,比如一个季度、一两年,那你还是会发现,其实你的变化和成长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
关于成长,某度百科是这么说的“成长,指长大、长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这似乎和我们小时候听到的“成长”是比较吻合的,如果有远亲一两年才见你一次的时候,那他一定会摸摸你的头,惊讶的说:这孩子又成长这么多了,个子涨了不少,人也懂事了。
那么在北京的这三年,我是否真的有所成长了呢?
好朋友A经常问我:你觉得来北京之后,有什么变化和成长吗?
我的回答很模糊,似乎是在有意回避,甚至自己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自己没什么成长,或者说成长很慢。这种自我成长慢的感受不仅仅是体现在工作、生活上,同样也体现在对自我的思考上。
工作上还是那样一个不起眼的“螺丝钉”,生活上也依旧是那样一个“穷屌丝”,思想上更是被短暂的“快乐”所迷惑。
总之,我把他们概况为一个词“麻木”,工作上安于现状的麻木,生活上回避现实的麻木,思想上自我安慰的麻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大肥虫,在啃食着自己仅存的那点能力和荣誉,却还觉得自己的能力永远高于他人。
但我很庆幸自己还没有完全被吞噬,至少自己还存有一点反思的意识,这种意识让我有了新的收获和成长。其实认真思考,我这三年还是有成长的,这种成长是体现在比“工作、生活”更高的层次上,我称之为行动能力和思维方式,而这些成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我的语言、行为、习惯和思想了。
所以,我对成长这个词又有了新的认识:成长并不是说要你在短期就能获得很多的能力和提高,这是很不现实的,真正有意义的成长都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累积,并且可以运用到你一生之中去的一些行为习惯、个人能力和思想意识。
这个世界的年轻人似乎都很浮躁、很焦虑,我也有同样的心态。但浮躁和焦虑不是根本,最根本的是你觉得你的才华和能力匹配不上你内心的欲望和需求。
你总是羡慕旁人,标榜他人,但其实那个你羡慕的“他”并没有你想象中过的那么好,或者你并不了解他为此付出的努力有多大。
你要做的就是认清自己、好好成长。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乏创造和机会,不论多晚,你依然有机会,只要你是真的努力并坚持着。
最后,关于成长,有两点感悟,与诸位共勉。
一是做你认为真正有意义的成长,而不是为了短期获利的改变;
二是静下心来去积累,不要焦虑,有意识的去改变自己对于成长的体会。
04 关于梦想
想想你有多久没有思考过“梦想”这个词。
一个月?一年?还是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
然后,再想象一下,如果你没有梦想的去度过这一生,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或许你自己也想不出来,对吧?因为梦想是虚幻的,是一种期待,而且地球上每个人都有梦想,所以你不可能没有梦想!
梦想各有不同,可以很大,大到你在 1 后面可以添加无数个 0 ,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也可以很小,小到只是维持生计,比如不再向父母伸手要钱。
我是个很有“梦想”的人,所以来北京就给自己定了那个 100 万的目标。
可就是这样一个未来的“百万富翁”,在北京三年,却一直和朋友、同事、陌生人合租着,每天上下床铺就像是古代君王上早朝那样是必行的仪式,或许这就是生活的仪式感。
这间不到 8 平米的宫殿就是我三年的栖身之所,也是接下来所有的懒惰、懈怠的滋生之地。
刚来北京的我还是踌躇满志、信心满满,为此在2017年我制定了满满的日计划,希望可以凭借着自己极强的自制力改变自己、实现梦想,可是最后坚持下来的也就只剩四件事:
起床、吃饭、睡觉以及工作,而其他项却早已被我抛到了脑后。
看来懒惰和短暂的快乐确实可以非常轻松的摧垮一个人的意志力,而我又是怎么被“摧垮”的呢?
无非就是:起床-吃饭-玩游戏-刷剧-玩游戏-刷剧-玩游戏-洗澡-睡觉,这样的无限恶性循环。
提到玩游戏,我一直保存一种中立的态度,它既不是生活必需品,也不会让我上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我一直觉得自己没有游戏瘾,但是当我初略统计了之后,我就有点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了。如果你们看了我接下来的数据一定也会大跌眼镜吧,除非你不戴眼镜。
2017年是我在这三年里玩游戏最少一年,所以就不统计这一年的游戏时间。那么剩下来就是2018年-2019年了。
相当于,连续 129 天不眠不休的玩游戏,这就是我的“游戏人生”。当我把 129 天进行拆解时,我发现一个更有趣的事。
129天*24小时*60分钟*60秒=11145600秒
也就是在过去的这两年,我每玩 10 秒钟的游戏,就会花掉我可能赚到的那 100 万里面的 1 元钱,1 个小时就会花掉 360 元(我平均一天的工资才400元),是不是有种心痛的感觉。
说完游戏,再说说刷剧,也就是看各种电影、电视剧、动漫和综艺。99%我看过的电影我只看一遍,电视剧我也只刷全集更新完了的,动漫则基本就只看国漫,综艺节目偏好是喜剧类节目。所以男生无聊起来的话,也是很可怕的。
睡觉,如果不是因为人一定需要睡眠,那我觉得我可以一直不睡觉,所以我每天的睡眠时间基本控制在6-7小时,周末可能在8小时左右,但也不会睡懒觉。
这就是我打发时间的三大“法宝”,它们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非工作时间,而对于那些可以给自己带来真正成长的事情,我似乎一件都没有坚持下来。慢慢地,我那远大的梦想也就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被一点点的消磨殆尽,最后杳无音信。
那么,消失不见的梦想到底去哪里了呢?
其实,它并没有消失,只是躲起来了。如果你一遍遍的去呼唤它,寻找它,或许有一天它会原谅你的懒惰,重新出现在你的面前,就像2020年4月我又开始了我的计划一样。
对,我又一次开始了我的年度计划,这次感觉和以前不太一样,至于为什么不一样,还是得看最后的疗效了。至少,我已经坚持了第一个月,希望可以继续坚持下去。
关于梦想,希望2020年会有一个美好的开端,为自己加个油!
回归正题:
依旧在北京挣扎的我,输了吗?
是的,我确实输了。
我输给的不是别人,也不是时代,我输给的是自己。
坦诚直面自己的失败也不是一件坏事,至少自己还没有完全倒下。所以,拿出这份认输的勇气也是为了下次能赢的更好,虽然结果不一定,但一定不会后悔。
最后,希望在这个接近而立之年的岁月,给自己、给生活留下一点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