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不减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要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业务的减负,是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重要内容,也是艰苦奋斗精神时代内涵的体现,对于基层干部来说,这不代表着为民服务能力、行为、情怀的“减少”,而应为实干撑腰、“加码”,筑牢为民强基。
减负不减“情”,为民真情要“加码”。情感需要事物作为载体,为民服务更以真情为基础。为基层减负,根本是要检验干部工作作风是否踏实、为民服务是否真实,广大干部要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为民真情不可弃。问题出在前排,根子却在台上。基层干部业务负担虽然可以减轻,但深入基层、为民服务的初心不可遗忘,厚植为民情怀不仅要用心把群众放在心间、把责任扛在肩头,还要用情深入基层、深入人民,在亲自走访中了解群众的生活情况,在亲眼所见中知晓群众的出行条件,在亲耳所闻中了解群众的所谈所想。重视群众工作不可因业务工作的减负而降低,而是要随着业务工作的减负而加强,真正将减负落在实处、用在民身。
减负不减“行”,担当作为要“加码”。基层是问题扎堆、考验担当的一线,同时也是服务群众、勇建新功的一线。在业务得到相对减负的同时,基层干部更应回望初心使命,与群众心连心、共呼吸,将群众所盼当“报表”,把群众所思当“数据”,把群众所感当“证明”,自觉做群众的“知心人”。轻装上阵、精力十足地应对基层困难与挑战、解决基层痛点与难点,充分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减负赋予的“富余”时间里,勤学看家本领,深悟宗旨使命,把群众工作方法学深、悟透、用精,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中勇于攻坚克难、敢于担当作为,善于吃苦、战天斗地。
减负不减“能”,求实提效要“加码”。基层负重的方方面面,与组织职能、效能不足有着深刻联系。为基层减负的前提在于基层治理运行不畅、出现梗阻,服务效能未能达到党的要求、群众期盼,不能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匹配。为基层减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为基层组织找症结、开药方的过程,人民群众满不满意始终是干部成事与否、干事好坏的检验标准,“甩膀”“撸袖”的实干最根本的是要让群众烦恼少一些、满意多一分,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刻认识基层减负的内涵,以更简洁的工作流程、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更高效的工作成果,书写为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