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秦皇汉武的见证,是大唐的辉煌。这里曾创下万国来朝的记录,留下了“万国衣冠拜冕旒”的诗句,也有狄仁杰,魏征这样的贤臣,还有李世民这样的明君,更有“五陵少年金市东”李白和“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的杜甫。而就是这样一个繁荣的城市,在唐之后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定都在此。不过这依然不影响它的地位。就在前两天,我们去了这座古城,详情且看下文。
我们这次一共只去了两天,也没有见识到这座古城的全貌,不过只是去了一些博物馆和“遗迹”罢了。但我仍有一些地方有了收获。
首先第一站是大明宫,说是大明宫,其实也就是一个博物馆。整个讲解大概是唐代建筑。当然艺术等方面都有涉及,但几乎是一笔带过。建筑的话大概就是夯土等等。还有一点是古代建房子不打地基,这点我还是比较惊讶???
第二站是关中书院。这个现在还是个大学的校区。我们在哪里听了鼓乐,分别是行乐,《步步娇》等等。还有一首唢呐独奏,我觉得非常棒,有一种中西完美结合的感觉。听完鼓乐之后,我们又了解了鼓乐在西安乃至世界的地位,也了解到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
第三站便是大唐西市。这个地方还是一个商场。不过大大小小还是可以看出一些文化的,如唐朝的开元通宝和阙塔。因为大唐西市是古代外国商人交易的地方,所以可以看出一些仿外国的建筑比如仿日本的樱花塔等。
最后我想说一些我在这此旅途中的见到的一些事情。当然这可能也是文章的真正开始。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刚来西安时的开幕仪式,有两位同学上台了,一位是准备了好久,另一位好像比较仓促。但我其实非常羡慕他们,尤其是比较仓促的那位。她唱的很好,但中途也出过岔子,她也知道她和马辉老师没有协调好(推测)那时候所有人都很饿,她完全可以逃过这次,但她没有。而另一位同学也很厉害,他准备了一个下午,如果换做我,这个节目根本就不会存在。我个人是一个有“上台恐惧症”的人,哪怕别人在台上提起我,我都会有一种莫明的紧张,然后想象别人在下面说我的不好。但他们没有,相反,他们很积极。这是我所没有的,也是我所希望的。
第二件事是在听鼓乐时。我录了音,然后有些同学不知是调侃还是发自内心对我说“你完了把这个发给我,我晚上失眠的时候给我听。” 我对这个很气愤。因为我有一个可以说是信条的东西就是“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对别人指指点点”很明显他们这句话违反了我的“信条”我没有明显地发怒,只是说“人家弹(这个动词可能不太恰当)的挺好听的”。其实这个“自己做不到还在说别人”这个行为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歪风,我们俗称“无脑喷”。所以我想说“如果你想说别人,就要做得比别人更好。”
第三点是我们去一家印度餐厅吃午饭,完事后老板给我们做了一个类似于分享会的演讲。中途大概提到了老板本人刚来中国时认为中国人人都会功夫。而在后来的提问中也有人问到印度是否还是重男轻女。老板回答说是现在不是了。这个不禁让我想起了“地域黑”这个词。这个词的大概意思是这个地方的人都是怎样的。这个还好,因为毕竟某些地方的人确实有一些“特异能力”但某些中国人确把它扭转了,从而变成了这样的人就是那个地方的,甚至到你不是这样的人你就不是那的人。我看过一个小视频,里面采访了来华的外国人,问中国人一般问你们什么问题。结果是外蒙古的人被问你们蒙古是不是都会骑马,匈利牙的人被问你们是不是都有胸毛等等等等。而一旦这些外国人做出了否定的回答,我们便会说你不是那的人吧,等一些否定他们真实国籍的话。我们不但对外这样,对内也这样。比如四川人能吃辣,重庆人能吃麻,东北人剽悍等等,但其实真的去体验过之后并不是这样的,有些人确实是和咱们说的一样,但这不是说不是这样就不是当地人。这从而也反映出一个问题,中国人定型了,而且是自己把自己定型了。我们把各个地方的人定型,一旦有人不符合“标准”我们就会冷嘲热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恐惧,因为我们违背了主流,而一旦违背了大群体,自己就会感到孤独,从而导致恐惧感产生,而一旦产生恐惧感,人就会畏畏缩缩,没有主见。导致现在中国的无人创新的情况,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制造”现在“中国制造”的质量要比绝大多数其他国家制造的东西要好。这说明我们是很聪明的,但却迟迟没有“中国创造”我们总在别人的基础上发展,但不能创造基础就源于人人畏畏缩缩,没有主见。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定型了自己。所以我认为哪怕“不要脸”也要有自己的主见。
这些大概就是我在长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