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共读张爱玲名作《金锁记》,特将全文分节精读学习。
一个超级经典,让人过目难忘,即刻产生画面感和思考的开头: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短短一个“三十年前”的表达,把两个时空连接起来,并由此令人产生疑惑,为何三十年前的月亮会在不同年代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年轻人用似乎并不同于其他久远事物的眼光去衡量,而老人则在那里看到了远胜于如今的那轮月亮带给自己的欢愉感,但这并不是全部,紧随而至的凄凉情绪似乎也是全文的情绪设定,——显然,这不会是一部喜剧了。
《金锁记》讲述的是开麻油店的小老板女儿曹七巧被贪财的哥嫂嫁到姜公馆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曹七巧在自己的大好年华时遭遇了命运的不公,不仅被亲人骗卖,丈夫还是个痨病患者。她原本也是个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女人,终究在姜公馆这个牢笼中活得失去自我,只剩钱财。她不相信爱情,更毒杀了媳妇,还离间了自己女儿的爱情,终于一步步将自己送入黑暗之中。
带着对全篇的简单了解。我继续读。
对了,还想提醒一下自己着重注意张爱玲笔下对色彩的拿捏,像是在我眼前展开的绸缎那般丝柔水滑且精确。比如她写:
凤箫睁眼看了一看,只见自己一只青白色的手搁在半旧高丽棉的被面上……
她把两手抄在青莲色旧绸夹袄里。下面系着明油绿袴子……
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点,低一点,大一点,像赤金的脸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壳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楼房,因此一望望得很远。地平线上的晓色,一层绿、一层黄、又一层红,如同切开的西瓜——是太阳要上来了……
水绿洒花湖纺手帕、水葱似的指甲……
那曹七巧且不坐下,一只手撑着门,一只手撑住腰,窄窄的袖口里垂下一条雪青洋绉手帕,身上穿着银红衫子,葱白线镶滚,雪青闪蓝如意小脚袴子,瘦骨脸儿,朱口细牙,三角眼,小山眉……
哎呦呦,太多了太多了,单就拎出来这些足以让人觉得心神荡漾,甚至觉得这些颜色不应是人间的,——太俗。真是精致。可以说这样的精致应该是张爱玲骨子里对美的一个标准吧。
接着说原文。
姜公馆二奶奶和三奶奶的两房丫头在蛐蛐自家主子,由此揭开了曹七巧不愿公示的身世之谜。这段描写的时代感很强,不仅因那些穿戴的描写,更是语气,很“民国风”。从两个丫头的对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其实在姜公馆里头下人都是看不上曹七巧的,大家之所以还把她当大房太太只因为二爷的身体不好,老太太权宜之计,下人自然只有听话的份儿。但,可想而知平时曹七巧的日子肯定不好过。一个太太经常受着别人白眼,甚至是下人的轻视,这该是件多么令人难过的事情。
在我读来,截止两个丫头的私话被赵嚒嚒听到训诫后各自回屋是这个故事的第一幕,主要是交代故事背景,经由他人把主人公带出场。同时,也需要注意这部分有两处强调了姜公馆此时的状况也是大不如前(下人们只能横七竖八挤在一处睡;顺带了一嘴现下的经济状况),这也为后续发展埋下伏笔。
今天先权且记录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