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爸爸文集--为你而歌)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给人的印象太深刻,留着脑海里挥之不去,成为永远的记忆。
比如春妮就是其中一位。
十八岁那年,我刚高中毕业,正赶上村里招收老师的考试。考试很顺利,我被选上做了一名人民教师。
初入职,领导安排我教三年级的语文兼班主任的工作,与既教数学又教音乐的春妮老师共同一个班。
她,亭亭玉立,长得酷似影星陈德容。说着一口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语调柔柔的,看着她很有一股春天的气息。听人介绍,她老家是四川,师范刚毕业没等分配就因老家修建水电站一家迁移在本村。
她长我一岁,也先我一年登的讲台,算得上是我的“老师”。她教学生很有一套,从不打骂学生,在学生中威信极高。有时我这班主任的“口令”几乎失灵,每每碰到这种时候她都会主动替我解围。事后,还耐心跟我讲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及运用,送我很多这方面的书。
在她的帮助下,我也渐渐学到了一些教学的经验。那学期我们共同所教的班级教学成绩也获得了极好的名次,我很感激。
寒假离校的那天,我帮她收拾行李时她突然对我说:“我们恐怕再也不能成为搭档了。”
我赶紧追问,她却埋头沉默了许久。最后从一本书里翻出一张纸条递给我,背起行李就走了。
呆立在寝室门口的我目送她一直走到校门外,好久才缓过神来。打开纸条,上面写着:我喜欢这样一句话:如果能做好的事,则要尽善尽美;如果能做到的事,则要尽力而为!希望你也能喜欢,春妮
打动春妮走后,我的心里似乎失落了一件宝贵的东西,情绪低落了很长一段日子。于是我写信告诉他,她走后我生活中的一些烦恼,学生的调皮,与领导关系的紧张相处。。。甚至跟她说我产生了“厌教“的念头。
很快我就收到了她从老家一家报社寄来的回信,里面夹着一张别致的贺卡。她在信里说了很多,包括她走后的去向和遇到的事情。有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人生难免有不如意的时候,痛苦和诅咒无法改变现实,当希望的明灯在你面前显得暗淡时,千万不要盲目其唱起悲歌。你要振作,航行于知识的海洋的你一定能从痛苦的淤泥中解脱出来。
得到了远方春妮鼓励的我,开始振作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里。一方面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的素质。另一方面,摸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工作之余,我还开始练书法、学口琴、弹吉他充实自己。
渐渐地,我也坚定了为人师的信心,教学起来得心应手,工作有了更多的进步。
时过境迁,十几年过去了,与春妮也断了联系。但是他的身影和话语我从未忘记。
从心底里我感激她,感激她把我”扶“上了讲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