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书籍是《人格心理学》,许燕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我2018~2019年30——50本读书计划的第17本。
引子
2019年4月底,北大学子吴谢宇弑母一案因为吴谢宇重庆被捕再次沸沸扬扬。
4月27日,我发表了一篇文章:《北大学子弑母案:那些完美主义者,生生把自己的世界逼成了绝境》。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第一次认真学习了“完美主义人格”,并从此迷上了“人格”学说。
众人眼中,吴谢宇是完美的“阳光少年”;
但是,杀死亲生母亲、想和性工作者结婚,逃亡三年,白天老师晚上酒吧“坐台男”……
哪一个才是真实的吴谢宇呢?
01
其实这些都是。
看似水火不容的行为的背后,是因为吴谢宇拥有多重人格。
什么叫人格?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生活的适应过程当中对己对人对事,对物作出反应时,其自身所显示出来的异于别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等于个性吗?
有人认为人格等于个性,但也有人认为,个性强调的是个人与别人不同的地方。
人格不仅包括不同也包括共同的地方。所以人格的外延要比个性要广一点。
人格等于性格吗?
台湾学者认为,人格等于性格。
大部分内地学者认为二者小有区别。性格是个人的品行与具有道德评价含义的心理品质,是人格的下位概念。
人格包含气质与性格,气质反映人的生理层面与情绪层面的成分较多,性格强调人社会层面和价值观的成分较多。
来个形象化的比喻:
人格就是Persona,古希腊演员所戴的面具。
它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人们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根据不同角色的需求,戴着面具出现在不同的公共场所,以满足社会和他人对我们的期待。
这就是我们的外显人格,众人眼中的、阳光下的自我。
吴谢宇的外显人格就是“完美的阳光少年”。
第二,我们隐藏在面具之下的真实自我,因为某种原因我们不愿意展现。
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内隐人格”。
吴谢宇的“内隐人格”就是一个暗黑小子,对母亲既爱又充满仇恨,内心充满了很多不为人知的邪恶的想法。
其实,不独吴谢宇,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暗黑和邪恶,只是面积大小不一样、有没有认同接纳它、给它发泄的渠道而已。
外显人格和内隐人格都真实的存在,并且统一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当中。
如果这两重人格能够实现比较高度的统一,“蕴蓄于中,形诸于外”,我们的内心就会更加的和谐幸福。
反之,可能出现精神障碍。
白天完美阳光少年,晚上黑暗坏小子。吴谢宇。
02
吴谢宇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人格形成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遗传因素、生理因素、家庭成因、早期童年经验、学校与社会文化因素等等。
个性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
儿童遇到的最初的社会环境是家庭,在家庭中与母亲的接触、母子关系的发展形成了将来与他人关系的基础。
据报道,吴谢宇的母亲是中学历史老师,是一个权威型的母亲。她自我要求甚高,对孩子要求也非常严苛。
吴谢宇的成长过程中,母亲采用了“保护——支配”型教养方式。这样的方式,使孩子的天性被压抑,变成了“温顺的乖孩子”。高中同学回忆,吴谢宇每天和母亲通话,连在超市里买东西花了多少钱,都要汇报好一阵儿。
这样的教养方式,被心理学家贝克(Becker,1964)描述为“敌意——限制型”。
事实表明,吴谢宇心中的确对母亲充满了敌意。
所以,他才会有预谋的买来刀具、胶布、活性炭等作案工具;
所以,他才会在残忍杀害母亲之后,冷静地用胶布缠裹尸体,并放上活性炭除臭;
所以,他才会从容地以母亲的名义请假,四处骗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当我们原本是想表达爱,因为不懂得方法,却被孩子仇恨甚至谋杀……
这多么让人心碎!
死不瞑目啊。
03
吴谢宇应该也活得异常痛苦。
因为,如果我们心中强烈的爱恨情仇,堆积得太多,却被死死压抑住,没有释放的机会,总会以各种方式爆发出来。
就像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
吴谢宇的爆发方式是以残忍手段杀死了最爱他的妈妈。
日本动漫《声之形》中,石田和西宫想要自杀。
调皮小学生石田将也,多次欺负先天性听觉障碍(耳朵听不见)的转学同学西宫硝子。
硝子因此再次转学。
进入中学后,石田被孤立。
极端痛苦的他尝试自杀,被母亲发现并阻止。
后来,他接受到了一个同学的宝贵友谊,并由此重新认识人生,修复和西宫的关系。
西宫自杀,被石田拼命救下;石田昏迷,西宫帮助石田修复关系。
石田终于清醒过来,和西宫相约“好好活下去”,并从此建立了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影片中有两次自杀行为,石田和西宫。
其中,石田的自杀被妈妈敏锐地察觉。
因为她看见,懒惰的石田一反常态,将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
出卖书籍、棉被;
将辛辛苦苦打工挣来的钱全部交给了妈妈……
其实,这些就是石田压抑不住的自杀念头外在的体现,冰山的一角。
它们其实是在表达“告别”,或者“求助”。
心理学“冰山”理论的提出者叫弗洛伊德,他是经典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心理学上研究人格的学派有很多,包括:
经典精神分析学派、新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学派,人格特质理论。
我比较认真地学习了经典精神分析学派。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弗洛伊德、荣格和阿德勒。
弗洛伊德
有人把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并称为“影响世界历史的三个犹太人”。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主要有以下的一些观点:
性本能是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包括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与生本能相联系的一切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
人格的结构就是心理冰山模型(又被称之为“三步人格结构”):
早期称为:潜意识,前意识,意识;
后期称为:本我、自我、超我。
深潜在海底的冰山被称为“潜意识”,既本我,它所代表的是深藏于内心的不可接近的部分。
包括人的原始冲动,各种本能和出生后所形成的与本能有关的欲望,是我们精神活动的主要方面
这些冲动和欲望由于不能被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法律所兼容而得不到自由的表现,因此被压抑或排斥,被死死地摁在冰山的最底层,尽量不被别人看见。
深藏在内心的潜意识,就算被摁在大海的最底层,冰山所代表的我们心中的潜能仍然是存在的。
仍然在我们不知道的、不了解的情况下,以无意识的状态控制着我们的情绪、生活、乃至我们的人生。
好友天妈说,她曾经几次被三轮车夫引爆强烈的情绪,知识分子秒变“泼妇”。
自己莫名其妙,却无法控制。
其实,在那个点上,是她的潜意识在支配她的行为。
那个戴着泼妇面具的“她”,她也不熟悉。
04
《声之形》特别吸引我的地方,还在于它对友谊的描绘。
友谊重要吗?
重要。
如果您对孩子交的朋友不满意呢?
要不要让TA和唯一的朋友绝交呢?
天妈说,作为妈妈,她也很在意孩子的交友问题。
她也曾要求孩子不要和品行不好的孩子交往。
有一天,孩子对她说:
妈妈,其实我也不是特别想和他们玩。
可是您看看,我幼儿园放学回家,周围有几个朋友?
在孩子的眼中,天妈看见了压抑的泪花。
它的名字,叫孤独。
一种杀人于无形的致命毒药。
什么叫朋友?
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解读。
但是,《声之形》,就象一把刀,直直地插入了我们的内心:
被众人孤立时,我们的世界全是否定;
所有的人,都是面目模糊的敌人。
我们就像孤魂野鬼一样,漂浮着,生不如死。
朋友,只有我们的朋友,是我们与外部世界的唯一通道。
通过TA,我们获得了温暖,阳光雨露,生存的意义,被需要的价值感。
我们重新获得了全世界。
人本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斯洛指出:
我们人有各种需求: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
和别人的交往,是我们人的本能需要啊!
难怪没有朋友的石田想要自杀。
他是被孤独扼制得,无法呼吸了。
是唯一的好友,给了他生存的力量;
他又用这力量,拯救了同样陷于绝境的西宫。
“就让我们一起,好好地活下去吧!”
05结束语
最近又听到了两个悲剧:
国内某知名男高音自杀;
重庆某知名大学教授跳楼自杀。
都是成功的精英人士啊!过着众人期待的美好生活。
据说,都是因为抑郁。
哎!长叹息。
在《人格心理学》中,我还发现了很多相似的情形:
心理学大师,未必擅长人际交往,自我情绪管理。
恰恰相反,他们中不少人都出现过各种心理问题。
在自我觉察、自我疗愈的过程中,他们成就了事业,成为了大师。
写到这里,佑妈三火想说:
即便我衣衫褴褛
披头散发
双眼失明
双腿残疾
我的翅膀被暴风雨折断
我的理想被雷电粉碎
只要我的心中
仍然有爱
不屈服
坚忍不拔
只要有你在
有你无条件的爱与接纳
接纳我的优点我的美好
更接纳 我的错误 我的愚笨 我的丑陋
我的邋遢 我的小肚鸡肠 我的无力无能 ……
接纳我暗黑的一切
我就可以
咬紧牙关
戴着面具 与人格共舞
微笑着 活下去
(作者:佑妈三火,中学教师,生涯规划师,
一个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有趣有料的学习型妈妈。
愿和您一起探讨自我成长发展、育儿等和人生幸福休戚相关的话题。)
欢迎阅读后留言、点赞、建议批评、转发。
您的支持认同,是我坚持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