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之犬》——美,卡罗琳·帕克丝特。
作者用细腻的手法描述了一位因得不到丈夫的理解而选择死亡的露西,和无法接受失去爱妻之痛的丈夫保罗之间的故事,确切的说,是描述了保罗试途使目击者巴别塔之犬——罗丽,一条狗,跨越语言障碍,告诉他妻子死因的故事。
巴别塔,是圣经创世纪中描述的一座因为沟通不畅而停建的通天之塔。在这本书中,我将它理解为由于沟通障碍,两个人的关系走入了盲区。
作者用两条线平行发展的方法,描述了整个故事,翻开保罗的回忆,映入眼帘首先是一件悲痛事件,他深爱的妻子露西,自高达十米多的苹果树上坠落身亡,保罗无法接受这一事实,在回忆里询问露西,在现实中逼问罗丽,只为弄清露西的死因。
从保罗的回忆中可以窥见,露西原本就有心理问题,露西少女时期有拔头发的毛病,她自己也知道,这是一种精神疾病,那时她十七岁左右,父母正在恼离婚,我因此猜测她的父母在从她小便关系不睦。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当父母关系恶劣时,孩子通常会认定那是自己的错,因此孩子会通过种种手段惩罚自己,以求弥和父母的关系。“她说,她想让自己产生痛楚的感觉,好借此去感受外界的一些东西。当她把拔下来的头发并排放在床单上时,她告诉我,当时感受到的是一种满足的成就感。”对露西而言,拔头发不是坏事,这个能使肉体产生疼痛感的行为,反而抵减了她精神上的痛苦。
露西有过三次自杀的想法,在她的生活背景中,自杀的语言是:好了,我已经为我所犯的错付出代价了,你们该原谅我了吧?你们可以爱我了吧?我猜露西从小便没得到多少来自父母的关爱。
露西最近的一次自杀的念头是在拔头发的阶段,即十七岁左右。始因是在一次高年级舞会中,光头的露西穿着晚礼服,因为怪异,被鄙视和排斥,由于迫切需要得到认同,她和一位亲密的同性恋朋友发生了关系,她诱导布莱恩(一个同性恋男孩儿)将自己想象成迈克尔(莱恩将所暗恋的对象),和她上床,事后,她用碎玻璃割腕自杀,未成功。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一个人必需成为另外一个人,并且做出这样的牺牲,才能短暂的拥有那少的可怜的一点存在感。
对露西而言,自杀意味着解脱,对任何自杀者而言,死亡都是一种解脱,这一次露西没有死,是因为恐惧,有恐惧意味着有希望,在她成为保罗的妻子以后,看似爱她的保罗,终研无法真正走入她的内心,无法真正理解她,她最后的一点希望也破灭了,这使她不带一丝恐惧的迎接了死亡,走向那最终的平静。
整个故事中,最无辜的是那条狗——罗丽,她因为目睹了露西的死亡过程,保罗实施各种方法试途使她开口说人话,讲出她目睹的一切,然而狗怎能讲出人话呢?狗和人之间存在着永远无法跨越的沟通障碍,一如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即使罗丽真的开了口,还原了事情的经过,就能使保罗理解露西吗?真正打破障碍的方法,在保罗的心里,也在每个人的心里,那就是爱。
“你是我最好的武士。”
露西自杀,是因为她认为自己失去了至爱,她将答案留下来,最终保罗还是找到了。
这个答案来自一首苏格兰小诗——《坦林》。坦林是仙女皇后最好的武士,仙女皇后在珍妮抢走了他时,对他说:“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今天的事,我绝对会挖出你的两个灰眼睛,放进泥土做的眼睛;要是昨天我早知道你不会属于我,我绝对会无情地挖出你的心脏,放入一个石头制的心。”
最初露西拥有他的武士——保罗,然而渐渐的,保罗的灰眼睛成为了泥士做的眼睛,心成了石头心。在露西看来,保罗再也无法看清真正的自己,再也不可能与她心灵相通了。她是如此重视和渴望,然而她失去了他们的爱,她终于在这这样的生活中消耗掉了最后的希望。
故事是从保罗的回忆中展开的,我们可以看到保罗其实是多么深爱着妻子露西,然而由于两个人拥有各自独立的世界,这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屏障,这使得爱越来越难以传达。对保罗而言,巴别塔先存在于露西的世界,而后才矗立于他们俩之间,这不是保罗的错,也不是露西的错。这都是命运使然,露西有着丰富细腻敏感警惕的内心,她将从父母那里没有得到的需求,寄托在保罗身上,这寄托危险而无奈,并最终将她毁灭。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家庭,每段关系,都与保罗和露西多少有些相似,人与人之间,都立着一个高低不同的巴别塔。我们首先要打破的,是与自我的障碍,让你做你自己真正的武士,当你再也不会失去自我,便不会再迷失,那时候,即便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也不会阻碍巴别塔的续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