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10天活动,转眼即逝。以至有点记不得每天是如何完成的。依稀只记得过程因为认真读书、专心思考、再观察生活中发生的事例,结合书中所看的内容,而要完成500-800字的文章就会显得轻而易举。而如果只是带着敷衍的心态,即使完成了目标,但终归差强人意。所以心态+目标对于完成一件事的质量与完美度真得很重要。这个过程收获多寡与心里路程唯自已最清楚明白。
1、收获一路相伴的伙伴
现在想来第一天获得最佳表现有点拙。身体没完全恢复下,加上假后上班大量的工作让脑袋里一片混乱,以至于不知如何表达获奖感言。但每次用心之作,总是会收获各位老铁的点赞,而让我对这些老铁只想表示由衰地感谢。
相信很多老铁都是忙得脚不沾地,但总是能在第二天中午选出最佳,并得体的举办最佳者的感言发表。让我不得不佩服他们,却无以言表而只想说:”感谢。“
感谢所有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老铁,因为本着利他之心,投入自已大量的精力、时间为这个团队的成长而始终坚持付出的可爱人儿。
2、收获了读一本书后形成文字的动力
之前读得书着实不少,但说实在的,能记得的内容好象真没有。通过这次精读,每天只看设定的章节,通篇消化理解后并选定关键词,再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这时才发现书籍还真是不会说话的好老师。书里所例举问题的小案例与实际生活是如此贴切,故而书中传授的方法能轻而易举的借签,拿来使用。
在此之前总是设定目标,读书后要写读后感。一来因为没有动力而作罢,二来因为实在不知如何下手。因为精读活动,压金的压力,故而不逼着自已完成不行(不要说我功利,这是人性所在),但完成起来似乎真没那么难。10天一本书的精读并形成500-800字的文章,现在的我可自豪地说:真得不难,只要用心去做。
3、收获了读书好习惯
从前总是因为别人推荐什么书好就看什么书,但大部分的书籍每次看到一半就没有看下去的兴趣而搁置一旁,偶尔看下书架,上面还有太多书都没有看,或许都不曾翻过,即便如此也提不起看得欲望。如今越来越佩服自已,所选的书籍不仅能认真的读进去,同时在读的时侯已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重点是很多书籍都看了有2遍以上,这在以前应该是件难事。难在于书的吸引力不足,而非是自已不爱读。
如今这种改变的重点是:选择的书籍都契合当下,对于当下面临不论是生活串或是工作中的问题点,从前总是茫然无措,找不到方向,如今自已选择的书籍不仅可以找到解决答案,而且开智。
我对好书的定义是:不仅有读下去的欲望,而且能帮助自已得以提升。现在如何选择一本好书,于我来说似乎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4、收获如何阅读一本书
读书要有方法,或许在大方向上,每个人均雷同,但个中所掌握的技巧却多有不同,于我来说如下几个心得:
1)如何选择一本书,看主题是否契合当下所需。如果是的话再看书的序与目录,选择一个篇章内容大致看下,切实为自已所需即是自已想要选择的。毕竟书籍太多,如果不善于选择契合自已的,易淹没于各种不同的书籍,而陷入书读不下去的焦虑中。
2)整本书通篇略读,走心的重点内容划记。若遇疑惑处带过,因为整本书相通的内容在后面还会涉及,而若停下来研究,会打断既定读书节奏。
3)整本书以篇章进行归类划分,并做简单的标记。主要目的在于后续精读,明确所读章节的重点内容。读的时侯,过滤设定关键词,同时结合日常案例进行思考,利于更好的吸收书中内容。这时最有成就感的就是:生活中刚好发生与书中所列举案例契合点一致,这样不仅有题材可以让自已把所 读的书进行复盘,同时思考能力得以提升。
4)以提取的关键词+日常生活中小故事完成一篇文章,整本书想忘记也难啦。
再好的方法,行动才是关键。有句话说: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爱因斯坦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是的,目标+行动才能让自已一直行走有前进的路上,走向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