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388#抓住结构洞
1992年,伯特在《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了“结构洞”理论。
结构洞是研究人与人之间没有连接,必须通过第三方来连接。
简单说来就是两个人之间没有任何认识的人,我们既不认识对方,也不认识对方的朋友,对方对于我和我的朋友也是一无所知,那么这样的两个人之间就存在着结构洞。
结构洞是相对于第三个人来说的。例如两个不认识的人,通过一个媒婆认识,那么其实媒婆拥有信息优势和控制优势。
占据结构洞的人,占据主动权。
商业的底层其实也是信号学,通过对信息的优势和控制,来实现最优解。
所以为什么说商业被折叠,在看似无限透明的互联网上,实际上信息被粉碎化,才有可能更好的产生信息差,抓住结构洞。
这个概念似乎又很不说人话,但是这是个当下所有企业都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如果没有信息差,没有信息的控制权,那么企业就不能产生利差,获得利润。
所以本质上企业在创造信息优势和信息控制权。
例如老干妈核心的秘密是它的配方,申请了专利,本质上就抓到了信息优势,通过对信息的控制来放大成为品牌优势。
例如微信和头条对于信息的推送和沉淀,本质上也是一种巨大的结构洞。
樊登在混沌大学分享的时候说:每一个好的商业模式背后都有一个秘密。
本质上也是在谈信息优势的问题。
想一想,我们今天在做的事情,是否有“秘密”?我是哪两群人之间的结构洞?我该如何弥补这个“结构洞”,我能有什么样的信息优势和信息控制权?
——照相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