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进步、提升、达成目标等等,都落在平时的习惯当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或是一次又一次的拖延。一个人未来能否获得较好的发展,从他平时的习惯中,我想也能看出一点苗头。拖延也会形成一种习惯,它就像慢性毒药,一次两次你觉得没什么影响,但日积月累,危害极大。
为什么会拖延?
因为这件事令我们不安。不安让我们感到痛苦,让我们想要逃避。并且,这种痛苦会消耗我们的能量,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事情的结果上,而不是专注于事情本身。
对一项任务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
我们是如何拖延的?
书上用这样一个图来解释:
当我们不喜欢当前的任务时,大脑让我们意识到了现在我不开心,此时注意力就容易逃到那些让人感到开心的事情,这时我们感到开心了,但这种开心是暂时的,我们还是会隐隐感到压力,其实我们也没法真正放松自己。能真正让我们感到快乐的,只有完成这个令人烦恼的任务!
如何预防拖延?
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不要把意志力浪费在抵抗拖延上,除非万不得已。” 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它会消耗大量的能量,当我们用意志力顽强抵抗拖延时,就很难真的改掉拖延。围绕着这句话,书上列出下列预防拖延的方法:
1. 利用习惯来避免拖延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理解:
① 信号
信号可以是时间、地点、感受、事件等等。由于个人的习惯,我们对不同信号的反应不同,其中可能有有利的信号反应,也可能有不利的信号反应。对我们来说觉察自己对信号的反应是预防拖延的第一步。比如当你想要看资料的时候,打开电脑,变成浏览网页,你能否觉察到正在做没有相关的事。我拖延往往是在无意识间就造成了。可能是我们打算写作业时,想到正在追的节目更新了,要不看会视频再写好了。我也常常有这种反应,到现在每当出现这种念头,我就会在心里盘算,到底是写作业更重要还是看视频重要,如果是写作业重要,那我应该先完成的是作业。
② 反应程序
如果改变对信号的习惯性反应?那就是养成新习惯了。当然,养成新习惯也是比较困难。那就切断信号源。比如,上课就不带手机,看书就断掉网络,学习就找安静的环境等等。
③ 奖励机制
当完成任务后,给自己奖励。当我们对奖励有期待之后,才可能转变,养成新的习惯。
④ 信念
比如,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能改掉拖延。我理解的是,有了这样的信念,才能使我们把注意力更多放在如何完成任务上,而不是焦虑。
2.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关注结果会使我们焦虑,消耗更多的能量,而关注过程才有助于事情的推动。
脑中的习惯性部分(小恶魔)是喜欢过程的,因为它可以不用动脑子跟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