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圈里都有朋友在发一篇文章:“婚姻制度:一个正在走向消亡的制度”。
它是标题党,还是偏激论点,大家自行判断。
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现今社会的发展,因为很多人已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所以已不存在依附状态,故大家都有权选择在一段并不满意的关系里结束。最核心的主要针对女性,随着经济地位提升,如果对这个男人不满意,也不会再忍气吞生。而部分男人像未进化完的猩猩,思维意识还活在清朝。(别打我,我说的是部分,不是所有。)
有数据表明,95后的婚姻观,更注重价值观的相符。而价值观这个广泛的概念,多数只是来源于自己的喜好罢了。
文章下面有个哥的评论亮了我的眼:“离婚率上升是代际财富帮扶能力下降造成的。和什么婚姻制度没有半毛钱关系。”
我还专门上网查了什么叫“代际关系”,大意为:不同年代人之间思维、行为在不同社会的变化中,导致思维与观念的冲突。这一词语来源于‘社会学’。
所以,还是人的问题。
婚姻制度不应该背这个锅。
近几年,国家经济有了一个大跨度,其中房地产的兴旺,造就了一批中产精英。加之互联网的崛起,人们获取信息的第一来源--手机。
中国互联网近几年的鱼龙混杂,没有一个严格的审核机制,许多未经证实的新闻、信息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肆意传播。人人处于信息混乱的网内,必定会变的浮躁;加上各种的炫富行为、90创业成功案例的鼓吹;各种负面信息报道永远比正面信息更持久化、更能吸引人。
如果媒体大力渲染:婚姻是好的;或者婚姻是不好的。总有一个观念能够带动你,这个与你个人的经历有关,你的个人经历将带动你走向哪个选择认知。
可,这一定科学吗?任何事,并非绝对,而是相对。也没有一个真理是百分百绝对,它总会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才能成立。
所以我极其反感不负责任的某些自媒体公众号写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调动人的负面情绪,是极其可耻的。
做为一个公众信息平台或个人,传播正面的价值观及信息,是一种道德与责任。
情绪渲染是可怕的,无论一个正面的或者负面的信息,只要它不断的出现在自己的视野内,不断对我们的大脑弱化,无论这个信息是否对错,它都会变成人们的潜在认知。
这个可以称之为“知性”,它是我们的一种能力,它的增加会有一个高度,但也不能超过这个限度,否则它就会通过瓦解我们的感情、信仰和习惯来殃及某些他实际的能力,一旦失去平衡,我们就会陷入某种迷乱之中。
所以,过度接收某种信息,某种程度上,并不会使我们更快乐、更智慧。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蓬勃,人的幸福感是否有所提升?
有调查发现,这几年的离婚率、自杀率节节上升。在一个不愁吃穿的年代,为何还有这么多人不愿意珍惜自己,不愿意提高自己的思维意识,以达到配合整个社会的平衡。
人活在世,每人都在追求”快乐“、”健康“。正常来说,一个人比较健康的话,也就不会太过于悲观。这个健康包括身体以及心理。
在原始社会,”文明”未出现之前,原始人追求快乐并不会比我们现代人少,但相反鲜有人会自杀。如果有,那一般是出自于某种信仰,但并不是因为绝望,而是牺牲。
做自己,到底是社会进步,还是社会的倒退?
我们应该认真思考一下,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无非是想寻求快乐与幸福。而,如果因为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更多人反而不快乐的话,是否考虑,有些事情应该回归到自然、回归到原始思维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