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生了很多事,金庸先生去世了,那个我熟悉的江湖,故事不再上演。记得高中时,偷偷把吴启华版本的倚天屠龙记翻出来看了很多遍很多遍,沉醉在黎姿的灵动,美艳不可方物。小说看完神雕侠侣开始喜欢郭芙,半夜一遍又一遍刷贴吧,只希望能看到有人发过芙的帖子。仿佛心里的某些小秘密得到了肯定,有了可以回应的人。查良庸构建了一个世界,让人把自己放在里面无尽的想象。而他走了,世界的入口开始封闭。
漫威作者也走了,看了新闻还是记不清他的名字。漫威电影之于我来说,从未主动想去看,却被男朋友们拉着看了一遍又一遍。甚至能断断续续串联起来,在复仇者联盟时叫出一些人的名字。是不是他走了,我就不用被拉着去看这些剧情很弱,画面很暴力的电影了。有窃喜吗?没有。
世事无常,他们是幸福的,取得了成就,功成名退。八九十岁的人,体味到人生的五味陈杂,经历过爱恨情仇,最终释然。而我羡慕的,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以兴趣为事业,满足了顶级的自我需求。
不知他们在最开始写小说,画漫画时,有意识到现在做的事情,终其一生会为之辉煌,让无数人为之疯狂吗。是哪一个瞬间打开了思想的大门,开始了创作呢。
踏入社会也有了几年,从最开始懵懵懂懂,得过且过。到后来仿佛被命运牵着走,误打误撞进入到了未曾涉及到的领域。每半个月,一个月就会讲一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麻木的输出,竟然没想过,自己有什么需求。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从我出生,父母就给足足够的安全感。感情的需求,曾经异常强烈,到现在淡然甚至漠然的状态。好在我是一个自我的人,很少去做无效的社交。尊重的需求,仿佛占比很少。当然在得到肯定时会开心,被否定时也会丧气懊恼,还好比较会调整。不至于让外在的评价变成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的时候会想,如果现在有一个热恋的爱人,稳定的生活状态。我是否还急迫的想要改变现状,去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否满足于男朋友的嘘寒问暖,沉醉在家庭的油盐酱醋之中。甚至,像静静一样去孕育下一代,万事只为孩子着想。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说,做任何事至少要往后看5年。现在的我,一年一个想法,有时变化会更大。我看不到未来的路,5年以后会什么样,无法预见。不敢轻易尝试,那个心里的想法,暂时还只是模糊的影子。每当我去触碰时,就仿佛如梦境一般,看不清楚。
或许应该给自己一段时间,只是静下心来去思考。想想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想我的力量还可以驶向何方。尽管身边的朋友很多,但交流时,也只是倾诉彼此现在的想法。真正能去做决定的,只有自己,也只能是自己。
受到身边人的影响,有时竟然把寄托放在一些,运势上。方向啊,转变啊,甚至是磁场。我知道,这些都会随着迈出的每一步发生变化,或大或小。可能突然某一天,就做出了关于一生的转变。而我现在在大雾中行走,禹禹独行,探索着他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