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起床,总是抱着被子在「睡懒觉」和「吃早饭」之间来回纠结。早餐是三餐中最重要的一餐,休整一夜的身体急需能量的补给,千万不能饿肚子,吃得好,吃得饱。今天分享5天的早餐,健康搭配,好吃不重样,再忙也要好好吃早餐。
高盐高油,无辣不欢,烤串炸鸡当夜宵,奶茶饮料快乐水……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不一定健康。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说,我国居民人均食用盐、油均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标准,杂粮、水果、坚果等摄入不足。民以食为天,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在国民日常生活中尤为重要。
01让人反应迟钝
早饭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没有进食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血糖以供消耗,便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
02慢性病可能“缠上”身
不吃早餐,饥肠辘辘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身体为了取得动力,会动用甲状腺、副甲状腺、脑下垂体之类的腺体去燃烧组织,除了造成腺体亢进之外,更会使得体质变酸,患上慢性病。
03肠胃可能要“造反”
不吃早餐,空腹时间过长,分泌的胃酸得不到食物中和,会刺激、侵蚀胃黏膜,导致胃部不适。到了中午再饱餐一顿,会造成胃肠道负担过重,导致胃溃疡、胃炎、消化不良等疾病。在三餐定时情况下,人体内会自然产生胃结肠反射现象,简单说就是促进排便;若不吃早餐成习惯,长期可能造成胃结肠反射作用失调,于是产生便秘。
05易患胆结石
如果不吃早餐由于空腹时间过长,胆囊内胆汁储存时间过久,导致胆汁当中的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引起胆固醇沉积,逐渐形成结石。
早餐对人一整天的精神头和增强免疫力都是有很大的帮助的。那么早餐怎么吃?
12月22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的“膳食与健康科学证据专家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的营养学专家针对膳食以及营养素对健康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行了深入研讨。会上,中国营养学会宣布启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以下简称DRIs)新一轮修订,并与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营养素在生理功能、营养状况评价等方面的研究,预计在2022年完成制定更适合我国居民的营养素摄入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是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继支持2013版DRIs修订后,再次为新版DRIs修订提供科学支持。
安利亚洲科技创新中心副总裁、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亚洲区负责人陈佳女士表示,连续两次参与DRIs修订,纽崔莱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将与中国营养学会紧密合作,推动定制营养、精准营养等细分领域的营养素基础性研究,提升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指导中从新冠肺炎患者、一线工作者以及一般人群防控三个方向,分别提出了营养膳食指导意见。其中,一般人群防控用营养膳食指导如下: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二)多吃蔬果、奶类、大豆。做到餐餐有蔬菜,天天吃水果。多选深色蔬果,不以果汁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及其制品,特别是酸奶,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三)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
(四)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清淡饮食,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五)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在家也要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不暴饮暴食,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和使用公筷、公勺。选择新鲜、安全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