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说过,英国人曾经说过,土耳其不是什么厉害的对手。
的确,在大战前夕,连土耳其自己都认为自己防守薄弱,认为在加里波利半岛任何地点成功登陆都是可能的。
但是,您别忘了,这世界上还有德国人。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劝说下,土耳其将其在达达尼尔海峡的防伪力量都集中在离爱琴海最近的十二海里处,并扩大了海峡入口处的雷区,增设了保卫雷区的炮台……
英国人将土耳其视为不堪一击的病夫,殊不知,病夫也有崛起时。受到羞辱轻慢的土耳其人终将将重重的一拳,狠狠击打在英国人的脸上。
3月18日,新一轮进攻开始。卡登生病,其副手罗贝克暂代指挥。 罗贝克发动大规模袭击,眼看就要成功,谁知罗贝克大意失荆州,前期扫雷之后,没想到土耳其会再次布雷。土耳其新布置的水雷,使得联军的多艘战舰误触水雷,其中“布韦号” 当场沉没。无敌号、海洋号也逐渐下沉。
这次进攻失败,将骄傲的丘吉尔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舆论认为,丘吉尔应该为海军在达达尼尔海峡的失败负起全责。
听上去,似乎很有道理,毕竟丘吉尔仁兄是达达尼尔海峡战役的鼓吹者。
想当年,丘吉尔挥斥方遒,像杨过叛出全真教一样傲然叛出保守党。保守党安能忘掉此仇?现如今达达尼尔海峡受挫,正好是报复攻讦的天赐良机。保守党发动猛烈进攻,批判丘吉尔,说他志大才疏,说他不听人言,说他不学无术,连海军应该扫雷都不懂得。
宝宝心里苦,宝宝不说,这从来也不是丘吉尔的作风。丘吉尔抓住一切时机为自己辩护。为了自证清白,丘吉尔把发给卡登将军的命令公之于众,命令上字迹分明,表明丘吉尔提出要注意漂雷。
但是,无济于事。风口浪尖,一盆盆脏水向丘吉尔泼来。丘吉尔无处躲闪,经历着脏水的洗礼。
好在经过三月的失败,人们对战役有了更深刻的看法,认为必须海陆协同,由陆军进攻加里波利半岛和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工事,保护舰队进入马尔马拉海。
但是英国远征军进展迟缓,目标暴露,土耳其人已经洞悉意图,在德国军事顾问的帮助下,火速抽调军队到战区,集结炮兵部队,严阵以待。
远征军的汉密尔顿将军是被临时抓的壮丁,这位诗人将军对达达尼尔海峡了解甚少,得到远征军统帅任命后,匆忙跑进店铺买了一份土耳其旅游地图。这位诗人将军对就要面对的战区的了解仅限于此。
英国远征军拖拖拉拉磨磨蹭蹭,还小错不断令人咋舌,最终,作战意图中的奇袭,变成了慢袭,慢袭变成了残酷的堑壕战。
开拓新战场的目的,是为了早日从西线的壕堑战脱出身来,最终 却又在新战场陷入了新的泥潭。
这场战役拖拖拉拉打了好几个月,但头几天就决定了最终的结局:僵局的壕堑战,狼狈的失败。
随着炎热夏季的到来,远征军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狭小的空间内遍地都是土耳其与英国士兵的尸体,因为害怕疫病的爆发,英土两军不得不进行安葬休战。
5月24日,两军约定停战9小时,安葬队紧张地忙碌着。敌我双方的堑壕相距不远,有的只有十米之遥。随着安葬的进行,双方的紧张气氛逐渐放松下来,双方战士互递香烟。相互打趣。下午三点左右,一声枪响,双方的安葬队惊呆,他们正在双方炮火的中间地带,一旦交火,必死无疑。索性,只是一场虚惊。安葬队继续劳碌。
安葬任务完成后,安葬队回到战壕,战斗继续,大家又成了你死我活的仇敌……
英国国内,保守党加紧对丘吉尔的打击,迫于压力,内阁免除了丘吉尔的海军大臣职务,丘吉尔委委屈屈成为不管部部长。
战争贩子丘吉尔瞬间成为闲职人员,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令他沮丧万分。丘吉尔悲伤地说:我有过很高的地位,有过杰出人物才能担任的高薪职位。。。。这一切都变成了泡影,可我正式为了这一切才活着的啊。
战争狂人丘吉尔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辞去不管部部长职务,奔赴法国前线,在那里成为一位营指挥官,皇军苏格兰毛瑟枪团第六营营长。
丘吉尔走了,战争还在继续。又几经曲折,英国人终于决定结束达达尼尔海峡的战争,从僵局中痛苦抽身。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英国人进行的这次撤退,比这次战役的任何其他阶段都出色。英军神不知鬼不觉地全军撤离,没有任何伤亡。土耳其竟然被蒙在鼓里,毫不知情。
这次战役,英法联军伤亡十四万六千多人,土耳其损失十八万人。
1916年9月,达达尼尔海峡战事调查委员会成立,第二年1月,委员会发表报告,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与首相阿斯奎斯和陆军大臣基钦纳,丘吉尔在战役中的责任不那么重大。
不久后,丘吉尔重返政坛,前度刘郎今又来。而陆军大臣基钦纳已在半年前乘船触雷,不幸身亡。
1.血性藏锋
《血性藏锋》为长篇连载,点开作品后阅读第一章,正文上下两端有“全书目录”、上一章和下一章的链接。
2.青苍随笔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