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是民意所向,是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负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的协同性,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是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自然观。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发展。紧高品质生态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且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生态文明建设也必须追求高质量。高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打造高品质的生态环境,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高品质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另一方面,高品质生态环境本身也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不断创造综合效益,为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三是明确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重要措施。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环境要素的复杂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立足全局,坚持系统观念,谋定而后动。要坚持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工作提升。统筹兼顾,推动局部和全局相协调、治标和治本相贯通、当前和长远相结合。“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美丽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总体目标已明确,展望未来,要充分把握历史机遇,久久为功让绿水青山的底色更亮,让金山银山的橙色更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3年8月15日,作为首个全国生态日,标志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迈入一个新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引领的生态文明建设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