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人生的前十几年中,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不断的向母亲用言语确认,她是否爱我。
“妈妈,你爱我吗?你真的爱我吗?”
“爱。”她总是这么说。
我能从她的话语中多少获得一点安全感。但很可惜,我骗不过内心的声音,骗不过自己根本没有被爱着的感觉。
什么是爱?人们总是喜欢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最宝贵的孩子。但如果详细追问他们或者他们的孩子:你认为爱是什么?你那些时刻有感受来自父母的爱?我相信他们多半答不出来,只能停留在口头上的“我爱你”这个程度。
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出发,我想诠释什么是爱。
|尊重
当我和母亲与人交谈时,人们若想知道我的年龄,便会问母亲:你的孩子几岁啦?
每当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的内心便会升起一股怒火,我已经是个青少年了,已经可以完整清晰的说出自己的年龄,甚至还能背几篇文章。我明明人就在这里,你为什么不直接跟我对话,去问我的妈妈?
换位思考一下,你跟母亲一起与人交谈时,那人向你问你母亲的年龄,你会不会觉得很怪异?为什么他不直接问在他面前有语言能力的母亲,要来问你?
但如果换成问母亲自己家能说话的孩子的年龄,许多人则不以为然。
这便是对于孩子的不尊重。这种做法暗藏了两点信息:一、没有将孩子当作和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二、认为母亲掌握着孩子的话语权,可以随意透露孩子的年龄姓名。
在我童年,当我发出微弱的声音,自己的意见时,很快就会被驳回。得到的并非反驳我的意见的观点,而是简单粗暴的一句:
“你还是个孩子,你才多少岁,你懂什么!”
这句话否定过无数孩子的声音,让他们的喉咙套上枷锁。渐渐的,他们失去了自己的意见,成为了另父母肆意摆布,美曰其名“听话”的玩偶。
无论人们是早出生,晚出生,在思想舞台上永远人人平等。
我更倾向于锁上门学习。因为我的父母曾经总是时常突如其来的打开门,但最终什么事也没有,只是“看看我在做什么”。
我很讨厌这种打扰,于是不断的提醒他们敲门。但很快,我发现敲门也不管用,因为他们敲了门——我还没应声——他们就进来了。跟之前的做法如出一辙。
于是我只好依靠锁门。但锁门这种事情仿佛触怒了他们一般,他们不问我为什么希望锁门,而是肆意的将自己的不满发泄在门上——对,他们开始砸门,疯狂的砸门,仿佛我拒绝了他们进我的房间,就是一件天大的事情一样。当我充满恐惧的开门后,他们又冲我抱怨一通,却不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在我不在的时候,他们可以随意的进出我的房间,动我的所有东西,即便是“打扫”。我的隐私被侵犯了,我没有得到基本的尊重。这令我愤怒,但我的愤怒会被各种道德名义打压下来。
父母孩子之间总是分不清这个界限,父母肆意的伸向孩子的隐私,又或者让孩子决定自己的私事。这是对孩子,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
我有一个朋友,她的母亲很包容开放。曾经她的同学跟她讲过一句话:
“我真羡慕你的妈妈啊,可以给你这么多选择的机会。我妈连我早上穿什么衣服都要挑三拣四唠叨一番!”
我们尊重过孩子的决定了吗?
当一个女孩子想去踢球,我们让她做大多数女孩子学的舞蹈。当一个孩子知道自己喜欢的是什么专业,父母却硬逼着他改到所谓“大众赚钱”但他不喜欢的专业去。
孩子人生的事情,父母的意见永远只是意见。只有孩子才有最后的选择权。请不要将充满控制欲的手,伸向孩子的人生。
请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对待。尊重他的隐私,他的想法、他的意见、他的观点。或许你的童年并没有得到过这种尊重,也请你努力的用爱为自己的孩子营造。
|重视
“如果你爱一个人,你自然会很重视关乎他的一切。但可惜,大多的父母似乎只爱着孩子的成绩。”
这个重视,更多的是倾向于心理与感情,而不是个人的学习生活。是在尊重的前提下的重视。
许多父母常问孩子的一句话是:“今天学的怎么样,有没有好好学习啊?”
极少的父母会问孩子:“今天的感受如何?过的如何?”
当孩子们说自己感觉很棒,做的不错的时候,父母可能免不了打压一番,怕孩子“骄傲过度”。
当孩子觉得感受很差,非常难过的时候,父母又可能无关痛痒的说几句:“不要生气,不要难过。”
当孩子碰见了他的问题,有多少个父母能敏锐地察觉,能给出支持与引导?
当他们开始埋冤青春期的孩子不想与自己交谈时,他们是否会回想过自己是用怎样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如果那天你发现自己孩子跟以前的性格突然变化很大,请记住,他一定不是一朝一夕变的,是日积月累的,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被什么东西慢慢改变着。
许多父母在重视孩子的情感这方面是失职的。当问题矛盾出现时,他们用最简单最轻松的办法来逃避,那就是将错全推在孩子身上。不去与分析问题,也不去寻找解决方法。
我们能看到,许多遭受校园暴力的孩子,即便告诉父母,也会得到“别人欺负你,那肯定是你的问题。”“小孩子之间玩玩,哪有什么欺负。”这样愚弄人的回答,表面上看是父母在叫孩子反思自己,其本质便是父母的逃避责任,不愿去了解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还有许多感觉自己得了心理问题的孩子,譬如抑郁症,当他们发现自己的问题并说出来时,他们往往得到的都是父母的置之不理。他们感觉很糟糕,而他们的父母却企图用一句:“不要想太多。”草草对待。当孩子已经选择了自杀这种方式时,他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在生活中他们是有多不重视孩子的感受与情绪。
大多数人的物质生活已经渐渐优渥了起来,这个时代需要我们重视人们,尤其的是孩子的精神及心理状态。如果仍然固执的停留在以物质作为爱的根基,而却忽视心理健康,依旧延续着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愿意自我成长。而这些行为导致后果,往往需要孩子来承担。
在孩子悲伤难过的时候,你能重视他,陪伴他,接纳他的情绪,让他意识到,你是在乎他的。在他高兴快乐的时候,你能拥抱他,鼓励他,与他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让他意识到,你由衷的为他开心。当他能感觉自己被父母重视着,被父母爱着。
|学习
自我学习亦是一种爱孩子的方式。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时我们看见自己的孩子如何如何,很可能是一些内在潜意识对自己的想法的投射。
我们只有不断反思,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方式。
许多人都反对对孩子进行肢体暴力,但却仍有部分人在自己无比愤怒的那一刻,还是忍不住去殴打自己的孩子,冲自己的孩子发火。之后又无比后悔当初。
这需要我们不断的练习。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或将要做什么。在愤怒的那一刻换个方式发泄,从殴打自己的孩子到在房间里打自己的枕头;从自己后悔,到向孩子总结道歉。
孩子许多时候是父母的老师,他们的敏感,他们的情绪化,能找回一些成人早已不再重视或者逐渐忘记了的东西,能让我们发现看见自己,能让我们成长。孩子和父母本是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伙伴,但还有更多家庭的父母不愿自我成长,也用自己的控制欲来抑制孩子自由地生长。
为了与孩子有更好的亲密关系而花时间努力学习,不断地告诉他他对你成长的意义。这不仅仅会令孩子认为你愿意为了他而不断努力,同样也对于教育孩子人生中不断学习上这一点是言传身教,不停止学习的步伐。
如今,我的母亲已经在别人向她问我的年龄时,将话语权转交给我; 我也不需要费尽心思再锁门,我的父母已经学会了敲门后得到许可后才能进来的方式; 他们支持并尊重我的选择,在乎关心我的感受。 我的母亲也在不断学习心理学,为了我,更是为了她自己的成长。
我坚信,孩子出生后并不是一张一无所有的白纸,任人涂鸦。而是一颗包含着无数可能性的种子,需要养护人精心的照料与培养,也需要外界的阳光与雨水,才能茁壮地生长。
如果你们对我说的还有疑问,不妨立刻放下手机,直接去问你的孩子:
“你觉得我怎么做,你感受会更好?”
“你觉得哪些点上,让你体会到了我的爱?”
问问他,他需要什么,他渴望获得什么样的爱。 而不要连爱是什么,怎么才让孩子接受到爱都没弄清楚,就自以为是的站在“我爱你,所以你…”的角度上对他加以进行限制,这不是爱,这是情感绑架。
如果你发现孩子无法感受到你的爱,或者不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那么请继续,努力的学习实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