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我对于文字的敏感,是天生的。我开窍并不算早,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突然对写作感兴趣,一发不可收拾。初中三年,自发自觉地写了满满十大本日记。
这十本日记,我保留了很多年,当时我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最初的练笔,给自己以后流畅的文字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我写东西很少修改,基本上都是腹稿打好后一气呵成。
写作这件事对于我来说,是情绪宣泄和自我表达的最好出口。但是这些年,我已经很少再写一些发自内心深处的文字。我自己知道是年岁渐长,人生磨难增多,有很多苦痛写出来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再复习一遍,我不想也不愿将自己的内心搅得苦涩不堪。
所以我选择了遗忘。人生最痛苦的阶段,我有好几年不曾提笔。后来,当我慢慢走出人生的沼泽,重新写起来的时候,我学乖了,只捡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去写。
因为工作的原因,有时候也写写软文,写写广告和景区推介。感谢微信的出现,使我早早的有了一些粉丝。我是个很随性的人,从来没有给自己布置过写作的任务。以至于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两个粉丝在这微信上问我,最近怎么不写了,等着看呢。
老实说我很惭愧,也并不觉得自己写得有多么好。捡一些轻松愉悦的话题写写,图大家一乐罢了。成年人的生活,谁不是被现实虐得千疮百孔的呢?文字在这个时代,是娱乐,是解压。内心深处又苦又痛的东西,自己都不爱看,何必写出来给别人添堵呢。
就这样,很长时间以来,写作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种新的娱乐方式,而不再是内心真实的表达。真实的内心,连我自己都不忍心解剖开看了。
我也尝试过给其他一些平台写广告,很遗憾地失败了。接到的第一单主题是给一个鱼缸盆景写软文推广。我跟对方说你总得让我看一眼这鱼缸长什么样吧?我见都没见过?让我干写?对方说对,就是干写。我尝试了两天,并没有写出来。才发现自己离职业写手还差的远。进而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平时看到的大部分文字都味同嚼蜡。原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真的对待文字。
写作这件事一直令我很愉快。即使在工作最忙碌无暇的时刻,只要感觉来了,我随时都会写点什么。
微信刚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也非常喜欢这种简单快捷的记录方式。可是随着好友越加越多,亲爹亲妈七大姑八大姨也渐渐加入进来后,我渐渐地不敢在微信上随心所欲的写些什么了。
说到底,写作这件事,是一件私密的事。你可以在文字中哭笑,可以在文字中表达,可以在文字中宣泄,也可以在文字中隐藏。有没有人看,对于我来说都没有关系。但如果我写的东西得到了一些人的喜欢,我还是觉得无比的开心。
我少年时代的梦想是当作家,当记者,可是后来却阴差阳错的学了理工科。然而我从未放弃过写作这件事,估计余生也不会放弃。
没有爱好的人生是乏味的。我很庆幸自己还有这么一个不错的爱好,漫漫人生路,接着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