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拿什么拯救你?》
前言
如今,减负问题不仅成为百姓关注的热点,也引起了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在今年的两会,有一句话写的入了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那就是——“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
对于培训班,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提到,这些年各种成功学、培训机构广告满天飞,家长口袋空了,学生负担重了,学校教学秩序乱了。有一些不符合教育规律、孩子教育成长需求的理念到处流传,给家长造成了焦虑,给孩子制造负担。这种现象决不允许。
一些成功学、培训机构炫耀成绩单、广告词都是鸡汤+忽悠,鸡汤喝得众人醉,错把忽悠当翡翠。不听忠告听忽悠,负担增加人人愁。
可是,对于学生减负、对于孩子的课外培训,很多父母不热乎。
于是,很多父母依然会给孩子多布置作业,让孩子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因为他们坚信,现行的考试模式,只能依靠“时间+培训+金钱+汗水”,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
现在对于孩子的补课,可以说是“差生”补、“优生”也在补课。
“差生”补的厌学、弃学、逃学,离家出走、命伤黄泉……
“优生”补的,基本上是如此。
近日,湖南省湖南洞口县一家庭因补课问题发生争吵,过程中,15岁学霸女儿,连刺父亲8刀致其身亡,她的父亲罗春光是湖南邵阳下辖洞口县小有名气的中学老师,15岁的女儿罗依是当地最好的高中——洞口县第一中学的尖子生不可思议的是8刀弑父的闺女坐在床上一边拍手一边哈哈哈大笑三声,“杀得好、杀得好。”
疑惑的是罗春光老师,还顶着教育部三令五申严禁办补习班的禁令,常年办着补习班。
像罗春光这样的老师,很多很多。
看一看,今天的中国式“补课”,满城大街小巷尽是补课生。
想一想,今天的中国式“补课”,制造5000万“差生”!!
怪哉:满城尽是补课生,为何还有5000万“差生”?
事实上,现在不少培训机构的教师重点不在于如何为学生查漏补缺,如何科学引导孩子,而在于如何用小礼物哄住学生,如何用骗人套路忽悠住父母,乖乖的上我的培训班,如何用危言耸听唬住家长,乖乖的给我掏钱。
如此,我们的父母对于孩子们的“补课”,还不善罢甘休——
于是乎,直“补”得,补习学校,忽悠家长,弄虚作假,可怜的家长还高高兴兴、心甘情愿的把钱交;直“补”得,补习学校,快快乐乐的成为上市公司——发横财。
直“补”得,网上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很多年前,我能做三角函数,解多元高次方程,会画大气环流图,能背化学元素表,知道小孔成像,看得懂电路图,能背很多文言文,英语语法也熟,知道植物细胞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现在我就是个文盲……”
随着各地高考招生工作的展开,已经告别中学时代的学生们,是否会像上述段子讲的那样,从此与高中知识说再见了呢?
据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客户端,对521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6%的受访者表示大部分已不记得中学时代所学的知识,只有2.5%的受访者表示还都记得。其中,数学(46.0%)、化学(45.6%)与物理(36.9%)成为被受访者忘记得最厉害的三门课程。 ( 为考试而学?过半受访者坦言已忘记中学知识 仅8.6%受访者表示毕业后经常用到中学所学知识 王俊秀 实习生 张凌云 《 中国青年报 》 2013年7月24日)
公元2013年5月7日、8日、9日、10日,漯河市第一、二、四、五高中和实验高中由校方负责人带队,纷纷到被誉为“文宗字祖”、“许夫子”、“文曲星”的许慎文化园祭拜,祈愿在今年的高考中能“金榜题名”,共有即将高考的1100多名尖子生代表陆续参加。“学生祭拜许慎一来可以缅怀圣人,二来可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有啥不好?”此事在漯河引发热议。(河南漯河多所学校组织高考生拜“文曲星”2013年5月11日 大河报)
公元2012年5月5日上午11点19分,大孝感论坛官方微博上有网友发了一张孝感一中高三学生在教室内打吊瓶的照片:
一边打氨基酸补充能量,一边复习的“壮观”场面传遍网络,于是乎,在社会上引起轰动,被调侃为“史上最牛吊瓶班”、“史上最刻苦班级”,大大刷新了古人“悬梁刺股、囊萤映雪”的刻苦学习的历史纪录。结果,如此勤奋、刻苦,高考成绩无一人达到一本线。
为什么呢?皆因中国高考太疯狂!
在我们中国每年的6月,最能牵动人民神经的大事莫过于高考。高考成为改变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学生们为高考疯狂复读;
老师们为高考疯狂办班;
父母们为高考疯狂忙碌;
商家们为高考疯狂促销;
为此并创造岀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中国式“复读教育学”、中国式“复读教育经济学”;除此以外,我们还创立了一门学科——“高考天问”科。
如今的高考已经成为一个疯狂的“产业”,一个能展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业绩的平台“事业”。有人为此升官发财、飞黄腾达;也有人为此不堪回首、抱憾终生;但是没有人关注学生的能力、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生命,所有人眼里盯着的只有“分数”,只有“一本线”、“清华、北大”。
湖北孝感“吊瓶班”展现的正是中国学校教育的现状。然而,如此刻苦备考的“吊瓶班”50多名学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却无一人达到一本线考上重点大学。校方称今后不再集体打吊瓶,并表示正在反思。
我们不禁要问?
学校到底是要反思什么?
是氨基酸打的少?还是营养没有打进脑子里?
实际上,我们最需要反思的是中国教育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者,而最需要“打吊瓶”的,不是别的,则是我们中国学校的现形的“考试”教育!
所以说,为了防止来年出现更多吊瓶班,我们中国的“考试”教育急需输“氨基酸”、输“鸡血”,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考试方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
其实,孝感一中高考成绩无一人达到一本线,只是个伪命题。我们在指责他人信奉应试教育的同时,自己又以应试教育作为衡量的标准。“吊瓶班”不只是一场舆论的喧哗,更应该引起各界的反思,应试教育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学校教育路在何方?
人们不禁要问,我们“刻苦”的传统是不是有问题?难道为了上大学,就一定要做范进吗?
现实中的矛盾是很难解的。一方面,分数一直是教师、学生、家长、教育管理者的“命根”。另一方面,众人又都在反思和觉醒,现在的学生没那么听话了,家长也不会对学校唯唯诺诺了,社会对教育问题越来越敏感。分数和素质,教师们夹在中间仿佛在走钢丝,他们在犹豫,迟迟不敢跨出一步。
曾几何时,《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名为《“我想说实话,但千万别公开我的名字”——部分“县中”校长戏称自己“人格分裂”》的文章。文章以手记的形式如实地道出一些校长的原话——
“对现在的教育,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但是你得保证不在报纸上暴露我的名字。”这是这几天记者在采访“县一中”时听到老师、校长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一位校长悲哀地说:“我们的学生和老师就是‘死拼’,但是,这样拼的结果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废才。”
有一位校长则无奈地说:“别人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高分低能,没有后劲儿,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我们的精力也就这么多,确实顾不上来啊。”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办成了两层皮:教书是真、育人是假。
有些校长戏称自己已经“人格分裂”了:会上头头是道地讲素质教育,会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升学率最高的学校。“别人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高分低能、没有后劲,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我们的精力也就这么多,确实顾不过来。”河北的一位校长无奈地说。(《中国青年报》2005年2月18日)
正如,江苏的一名特级教师校长更是深情地说:“我深深地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我们的教育已经病入膏肓了。”
是呀,为什么许许多多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们披星戴月、兢兢业业、鞠躬尽瘁地奉献青春和热血,而内心却总是痛苦?
尤其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却“造就”了数千万的“差生”,着实令人费解!悲哉!哀哉!可怜的孩子们!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是异化的“考试”教育吗?
是异化的“分数”教育吗?
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何方?
我们中国的“考试”教育是否应该打“吊瓶”?
谁来给中国的“考试”教育打“吊瓶”?
现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如何解决天下第一大事——13亿人的“百年树人问题”?
今写此文的目的并不是要否定或贬低中国学校教育制度发展,毕竟,现在中国教育,她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有过巨大的贡献,只是随着社会发展到今天,它已是问题累累、千疮百孔、病入膏肓;所以,今天的教育必须改革!!
既然如此,那么,今天的教育如何改革?
我曾在中学教书多年,深知一线老师的种种压力和痛苦,痛苦得使自己的“教育的方向”,越来越偏离“教育的轨道”;痛苦得使自己的找不到“教育的方向盘”;痛苦得使自己明知这条道路有问题却还走;痛苦得使自己的只能随大流不断将教育之“车”往前冲;痛苦得使自己的工作比以前更尽心、更尽责、更努力、更刻苦,但学生、学生家长、社会的却越来不越认同、越来不认可……
为此,今借教育减负之际,来个“抛砖引玉”!
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学校中的教育工作者、家庭教育的践行者及其社会有识之士、有志之识,来共同来思索、探讨中国教育发展之路、改革之路。
更希望更多师者、家长和有良知、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思考、关注和呼吁“教育”这个天下第一大事——13亿人的“百年树人问题”!
试问?
谁来给我们的教育输输“鸡血”?
谁来给中国的“考试”教育打打“吊瓶”?
中国的教育到底怎么了?
中国的教育将走向何方?
中国教育,拿什么拯救你?
请看——
第一章 教育的思考:“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附录——
《中国教育,拿什么拯救你?》
目录
第一章 教育的思考:“遂古之初,谁传道之?”
第二章 “道自传之”:我为什么要学?
第三章 学习中的纠结和痛苦——何人解?
第四章 家有“差生”——怎么办?
第五章 家有“差生”,为何要恭喜?
第六章 天下无“差生”,庸人自“造之” !
第七章 唯有“差异”多开发——敢叫“差生”换新颜!
第八章 慢养教育,谁说不是天才大师的摇篮!
第九章 明辨教育方向何日召开教育“遵义会议”!
第十章 破译天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之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