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络上,经常有人吐槽和父母住在一起诸多不方便:彼此没有独立的空间,老人难搞,还事情多。
毕竟两代人的代沟客观存在,但也有父母和子女们在一起和谐共处的,那是老人满足了条件。
有钱
李老师夫妇被儿子儿媳从西北县城接到成都共同生活已经一年之久,每天早饭后夫妻两个外出散步,遇到合适的饭菜解决午饭,然后回家午休,下午一起在家看电视,而且挑选他们比较喜欢的纪录片。
晚饭儿媳回来做,基本都合老夫妻的胃口,饭桌上一家几口聊一些家常,然后老两口回到卧室各自抱着平板刷视频。
这种生活状态羡煞同龄人!
李老师夫妇年轻的时候都是本地县城的老师,李老师在中学教数学,老婆王月英是小学语文老师。那个时候独生子女待遇刚刚兴起,生完儿子李哲,在生不生二胎的边缘上徘徊,夫妻两个达成一致:就要这一个儿子!
夫妻两个把全部的爱和家庭资源都用在了儿子身上,李哲不负众望,学习上一路开挂,高考的时候考到四川大学,毕业后就在成都工作定居,事业发展还不错。
工作第三年,李哲的工作逐渐稳定下来,李老师夫妇拿出所有积蓄给儿子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儿子的婚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婚后第三年,李哲的儿子出生,当时李老师老婆还没有退休,只好请人照顾儿媳坐月子,然后又给儿媳找了个保姆带孩子。寒暑假里夫妻两个从西北奔赴儿子家,亲自带带孙子。
一晃孙子都上幼儿园了,征得儿子儿媳的意见,李老师夫妇把孙子带到西北跟着他们夫妇上幼儿园,寒暑假再到成都团聚。
直到孙子要上小学,李老师才把孙子送到儿子儿媳身边,这个时候李老师夫妇才开始真正过自己的养老生活。
夫妻两个退休前都拿到了中级职称,又有边疆补贴,退休工资高于同龄人不少,但是王月英一直计划经济退休后也不例外:“虽然咱们工资高,咱也不能乱花,存一个人的工资就好。”
李老师向来听从老婆的建议:“那就存你的,花我的工资。”
其实,在西北县城花费怎的不大,王月英注重养生,严格控制饮食,除了牛肉和羊肉,猪肉很少吃,蔬菜、水果和牛奶倒是不断,吃饭消耗不到李老师工资的一半,另一半用于出行和给孙子红包之类的。
日子真的不经过,转眼间李老师和老伴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身体没有大毛病,小毛病也时隐时现,远在成都的儿子有点不放心:“老爸老妈你们在老家我也不放心,还是到我身边生活吧!这里医疗条件好,有什么事我也能照顾。”
“这是你的意思?还是你和媳妇的意思?”李老师不想给儿子添麻烦。
“我们两个人的意思。”儿子给了定心丸。
后来儿媳妇亲自打电话邀请,王月英和老伴才收拾行李动身,并且做了两手准备:“咱们把现在的房子出租,到那边看情况,合适就在一个屋檐下,否则咱就租房住,不让儿子为难。”
“我也想到了,心里有数。”李老师更明智。
儿子儿媳早就把孙子曾经的卧室整理出来,让小伙子偶尔回来住在书房——读研的学生一年难得回来几天。
接风宴上,李老师开门见山:“你们两个的心意我和你妈领了,毕竟是两代人住在一起,避免不了有矛盾。如果我们能长期住在一起,老家的房租给你们补贴家用,我的工资卡给媳妇当生活费,平时的花销你妈买单,生病什么的用我们的存款。”
儿子毕竟是儿子:“算那么清楚干嘛,都是一家人。”这样才显得不生分。
王月英又补充:“要是住一起不方便,我们在附近租个一居室,老家的房租不够我们再从工资里添一点,不能因为我俩的到来给你们添不必要的麻烦。”
儿媳妇没有想到公婆这么直接,还没有等到自己开口他们就说出了打算,然后脑补一下:“老家的房租和公公的工资加在一起比我的工资多许多,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开销都用不完。再说我在职场已经边缘化,说不定哪天就下岗,怎么让公婆搬出去?”
“这些年和爸妈在一起的时间不多,好不容易住在一起,怎么可能让你们租房住?一家人开开心心多好,你们大孙子回来也高兴。”儿媳妇开始打感情牌,老夫妻还能说什么?
每个月一万元收入到手,儿媳妇笑脸相迎,早饭简单营养不缺,早饭后儿子儿媳出门上班,夫妻两个开始出门遛弯,累了就休息,到了中午饭点,李老师和老伴找一家小店吃点自己喜欢的美食,然后回家午休——这是他们多年养成的习惯。
养足精神,打开电视挑选喜欢的节目,养生、纪录片、家庭伦理剧都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
儿媳下班早,顺带带回蔬菜、水果,儿子下班饭菜基本上桌。
老两口晚饭克制,饭后补充点酸奶,七分饱刚刚好。
晚饭后老两口回到卧室各自忙碌着,每人抱一个平板寻求自己的爱好,把家里的空间留给儿子和儿媳,除非上卫生间一般不出卧室门。
每到周末,儿子征求老爸老妈的意见是否外出,给以足够的尊重。
权威
老葛办理完退休手续和老伴一起考驾照,而且夫妇双双一把过,购买一辆代步车,才把女儿女婿一家四口邀请到单位分给的小别墅里居住。
老伴收拾家务,老葛开车送外孙上学,女儿女婿一身轻松奔赴工作岗位。
老葛大名葛志刚,高中毕业那年被舅舅带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寻求发展,很快被安排在子弟学校当老师。
葛志刚语文课教得好,还喜欢写文章投稿,偶尔也有豆腐块被刊登在兵团报刊上,他的文采很快被发现,不久就被调到团场宣传科工作,写材料、出版报是他的拿手戏。
工作稳定之后,经人牵头葛志刚和下属小学校的王美娟恋爱,舅舅对王美娟也非常满意,于是代替葛志刚的父母敲定了这幢婚事。
尽管婚后王美娟连续生了两个女儿,葛志刚也没有明显的重男轻女,夫妻两个尽可能地培养女儿。
随着女儿的成长,葛志刚在职场平步青云,从宣传科科员到宣传科科长,又因为能力出众被调到劳资科管理人事,逐步进去全力中心,最后成为团场的政委。
正团级的领导基本上是轮流制,在一个师内的团场来回流动。
因为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王美娟执教的学校靠近市里,方便两个女儿读书,这些年无论葛志刚怎么调动,王美娟都没有随调一直陪伴着两个女儿读书。
大女儿即将大学毕业的时候,葛志刚被调到第十一师师部工作,大女儿和男朋友毕业时按照葛志刚的意图参加了招聘考试,走个流程双双被安排在十一师政法系统工作。
而王美娟一直等到小女儿考上大学,才申请调到师部党校工作,分管招生事项。
亲家这么给力,大女儿的婆家早早就给准备了婚房,婚后生孩子、带孩子婆婆也是出钱出力,解除儿子儿媳的后顾之忧。
虽然葛志刚的级别已经住上了单位分配的小别墅,为避嫌夫妻两个一直坚持独居,也就节假日一家人才团聚在一起。
小女儿大学毕业留在首付工作,葛志刚把市里的房子留给了小女儿当嫁妆——那边的老朋友罩着小女儿,又有房子傍身,婚恋市场还有什么可说的?
大女儿的二胎宝宝刚刚三岁的时候,迎来了葛志刚的离休,夫妻两个同时考了驾证,而且都是一把过的那种。
无官一身轻,再也不用担心影响,亲家也要回去陪伴老伴,葛志刚邀请女儿一家同住,享受天伦之乐。
小别墅独门独院,上下两层,葛志刚夫妇住在一楼,女儿一家则在二楼安家。
早饭王美娟做,午饭她做好准备女儿回来做,晚饭则是女儿女婿共同完成。
葛志刚接送两个孩子上下学,王美娟做好后勤保障,闲暇的时候,葛志刚忙碌小院里的菜地,一年四季新鲜蔬菜不断,自给自足很有成就感。
即便是离休状态,葛志刚平时废话不多,但是女儿女婿照样对他尊敬有加。
和外孙们在一起,哪还有领导的范?
文中的李老师夫妇在儿子家安享晚年,且不说儿子儿媳有多孝顺,他们的待遇来自于他们的口袋:丰厚的退休工资,不菲的存款,还有房租可收,每个月给儿子一家一万元的生活费,即便是成都这个大城市也足够一家四口的开销,况且夫妻两个的个人开销还自付!
而葛志刚夫妇邀请大女儿一家居住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女儿家的房子可以出租,这一切得益于葛志刚的权威:他不但能给女儿女婿安排待遇优厚的工作,还能给女儿一家提供优越的居住环境。
人性都是自私的,父母和子女和谐相处满足两点:要么有钱,要么权威。
也许有人会诟病:我就是孝顺!只能说你的父母足够幸运,养了一个大孝子,孝顺的前提不能停留在嘴上,要落实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