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林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问话是为了让别人说,别人说我才能更好的回应,之后别人说更多。我深以为然!为了让别人能够说的更多,说的更痛快,对问话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要讲究问话的艺术。上周末,我们三人学习小组活动时,我讲了当班主任的经历,有几个学生给我提了十几条的意见,让我又受冲击,又有成长,然后我的两个学习小伙伴开始对于我这个经历进行好奇和见证。其中的一个小伙伴问到:"你做了什么让学生敢于给你提意见?,"我一时竟无言以对,因为我觉得我没做什么,学生之所以给我提这么多意见,完全是他性格使然,他自己说自己是个直性子,忍不了。另一个小伙伴问到:"我听你说,你的学生给你提意见时,用词非常苛刻,甚至有点狠,你是怎么让自己听下去的?不打断他们不解释,你是怎么让他们能够顺畅讲下去的?因为如果换了我的话,可能我会有情绪,我会解释。"她的这个话,倒是让我想起在那个当下,我是有思考的,当时的我就想,我一定要尊重他们的意见,我要倾听,即使有一些我不认同,但我想等他们说完之后我再去澄清。
后来这个两个不同的问题一直在我脑海里萦绕,我在想他们有什么本质上的不一样,都是在寻找我的力量,都是在见证我的力量,但为什么我的反应会完全的不同呢?第一个问题是问我做了什么,让他们能说,好像行动指向既有我做了什么又有学生敢说,而第二个问题问我做了什么能听下去,描述的行为对象都是我,相比较第一个问题,既有我又有学生,更聚焦于我,不会让我分神到学生敢说是同为他的性格。我想问话的艺术也就在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