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文明的区别来自人类思想的不同;另一种观点认为,是环境塑造了不同的文明,思想的源头也是环境。
比如,古希腊处在环地中海地区,其孕育的思想必然发展出海洋文明和工业革命;中国是整体大陆地貌,利于农业发展,早期诞生的思想也必然推动的是农业文明。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塑造是决定性的,和根深蒂固的。
从大处着眼,环境是决定性因素;看向个人,环境依然决定个人的轨迹和命运。
从一出生,每个人都被周围不同环境塑造,而最初几年的塑造,极具决定意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中国人智慧的归纳。
当孩童逐渐长大后,最初被塑造的特征容易固化、僵化下来,可塑性变弱,所以到后来,再想影响人、提高人就变得特别困难。
小学生中,学习方面出类拔萃的总是少数,到了中学、大学,出类拔萃的依然来自那少数人。
工作中也是如此,成年人中特别会工作,善于成事的也是少数,多数人的工作表现都很普通。事实就是这样,多数人被环境塑形时就具备了很多缺点,很多遗憾。
如果人生只是这样,那人人似乎只能接受宿命,然而人类有自己的智慧,那些会成事,善成事的人找到了学习、做事的方法,总结了成事的套路。
然后,多数人就有了在一方面或多方面出类拔萃的机会。
然而,这里的多数人又发生了分化,其中又有少数人学习、实行了方法,锻炼、吸收了套路,变得专业起来,能成事,善于成事。
剩下的多数人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即使现成的方法和套路,他们也学不会,不是脑子不够聪明,而是学习继续走了样:不相信套路,不遵循套路,“偷工减料”,急功近利,缺乏耐心……
所以 ,有很多人,依靠自己很难进步,很难成事,必须在良好环境的规范下才能有所进步,有所成事;他们被动依赖环境。
另一些少数人,他们已经成为环境塑造者,他们不仅能成事,还能创造环境,引领更多的人成事。
其实,对于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最好的成事心法就是,实实在在按照那些出类拔萃的少数人人的方法、套路去执行,严格执行、反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