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奇养育的体系中,我特别喜欢“深度倾听”这个版块
倾听,是我们经常会听的“词”,但在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刻的体会“倾听”的重要性。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遇到孩子制造的各种困难,也会努力的思考“困难”背后的语言,但尝试“深度倾听”却能让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制造困难的背后的“语言”,这种语言只是对父母诉说,而且可以让父母透由表面的问题,深入到冰山以下,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深度倾听可以帮助父母,透由孩子制造的麻烦,看到孩子的需要,做出自己的决定,不仅仅是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开始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深度倾听的五个步骤:
1、定位:明确孩子制造的困难(孩子做了什么,我的感受如何)
2、共情、接纳:共情孩子,接纳孩子和我们自己
3、观察:发现困难背后的深层次的需求(无论孩子还是大人都需要的爱)
4、新选择:当给我们知道了孩子的需求,就可以有选择的做出回应。
5、延伸:我们应该用什么的状态,回应,表达,我们会选择怎么做。
深度倾听,让我们的房子变成家。
在神奇养育体系中,一再强调,很多时候不是父母做了什么,而是父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从孩子的行为中觉察到什么,之后才是决定做什么,怎么做。
举个例子:一位爸爸每次很恼火大儿子到小儿子,一天下班回到家,俩孩子又因为玩具争执起来,大儿子又动手了,爸爸看着哭泣的小儿子,直接把大儿子拉一边,边打边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动不动就打弟弟,弟弟比你小,他不懂事,你也不懂事吗。说你多少次,不要动手,不要动手,你怎不听。”看着大儿子咬紧牙,虽然眼泪吧嗒吧嗒的往下流,但眼神中透露着不服气,爸爸越看越来气,打的也越厉害。
如果我问那位爸爸,
你知道自己那一刻会动手,而且非常使劲的用力的打孩子吗?
那一刻也是有意识的打孩子,还是本能的条件反射打孩子?
如果你每次都用“打”解决问题,那为什么孩子不可以。
如果你不让孩子“做”某事,但你每天都有行动告诉他,有人惹你生气了,揍他......
那我们可以怎么做?
换个角度理解,孩子制造的所有的困难,都是跟父母沟通的一种语言,如果深挖,这种语言一定跟深层次未被满足的需求有关,或者叫“爱”的语言。
我相信爸爸不止一次因为兄弟间的冲突,打过大儿子,而大儿子明明知道打了弟弟他会被爸爸打,但是他依然会动手,因为他期望让爸爸知道,我也需要你的支持,你的信任,我也需要被陪伴,被保护,被爱......
当然即使类似的场景,类似的行为,每个孩子都可能想要诉说的需求不同,也许跟安全感有关, 也许跟快乐有个关,也许跟他是独特的有关,下次有机会,跟大家详细介绍深层次的7个需求。
总之,如果这位爸爸更深度的倾听大儿子,真得愿意敞开心扉的重新看待大儿子制造的困难,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好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