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书笔记
朱金科2017/08/05
《少有人走的路》是本好书,推荐阅读。1)自律,从推迟满足感开始,比如,干完手上的活再去吃宵夜;2)爱,是自我完满。坠入爱河不能自已,皆因自我边界崩溃;3)宗教是心理疾病之因,也是药,是洗澡水里的孩子;4)心灵力量的不断积聚,会带来孤独感。所有走在最前面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
——前微软中国战略合作总监 刘润
—————《少有人走的路1:心智成熟之旅》——————
【全面自律方能解决人生所有问题】解决人生问题的关键在于自律。人若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解决任何麻烦和问题。在某些方面自律,只能解决某些问题,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勇敢迎接痛苦,面对问题,收获教益】美国开国先哲本杰明·富兰克林说过:“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面对问题,智慧的人不会因害怕痛苦而选择逃避,他们会迎上前去,坦然承受问题带给自己的痛苦,直至把问题彻底解决。
【实践自律的四个原则,你准备好了吗?】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自律有四个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这些原则并不复杂,10岁小儿也能掌握。实践这些原则,关键取决于你的态度,你要敢于面对痛苦而非逃避。对于那些时刻都想着逃避痛苦的人,这些原则不会起到任何作用,他们也绝不会从中受益。
【推迟满足感就是先苦后甜】推迟满足感,就是不贪图暂时的安逸,先苦后甜,重新设置人生快乐与痛苦的次序:首先,面对问题并感受痛苦;然后,解决问题并享受更大的快乐。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推迟满足感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不少孩子长到十五六岁,仍旧不懂“先吃苦,后享受”的原则,而是将次序颠倒过来。所以,他们很容易成为“问题学生”。智商与别人相比毫不逊色,但却不肯用功学习,成绩远远落后于别人。
【子不教,谁之过】没有自律原则作为后盾的管教,不会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你是在教训孩子,还是在发泄自己?】父母习惯用严厉的体罚教训孩子,本质上不是教育,而是发泄自己心中的怨气和不满。聪明的父母决不会这样做。问题发生之前,他们就愿意花时间了解孩子,对症下药地教育孩子。他们会用恰当的敦促、鼓励和表扬,以及必要的警告和责备,来巧妙地引导孩子的发展方向,教他们学习自律。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做出理性的判断。当孩子面临痛苦痛苦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领受父母的这片苦心。那些沐浴着父母之爱而成长起来的孩子,心灵可以得到健康的发展。
【自信,要从娃娃抓起】“天生我材必有用”,这种自信必须从小培养,成年后再作补救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如果孩子从幼年起就能享受父母的爱,成年后即便遭遇天大的挫折,根基坚固的自信也会让他们鼓足勇气,勇敢地战胜困难,而不是自暴自弃。
【焦急解决问题不可取,但等待问题自行消失更不可取】人人都有这样的倾向:问题一旦出现,就像立刻解决,不然就会思绪烦乱、寝食不安。这样的心态显然不切实际,但一厢情愿地等待问题自行消失,则是更为可怕的事情,通常不会带来任何好结果。尽可能早地面对问题,意味着把满足感向后推迟,放弃暂时的安逸或是程度较轻的痛苦,去体验程度较大的痛苦,这才是对待问题和痛苦最明智的办法。现在不谋求解决问题,将来的痛苦会更大,延续的时间也更长。
【孩子问题越拖延,越是积重难返】她沮丧地说:“我原以为等孩子长大些,问题就消失了。但谁知问题一直都存在,而且越来越厉害。”为人父母实属不易,有时要做出某些决定的确很难,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个别问题可能消失,但终归是极少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适当给予指导和帮助,多了解他们的问题,必然是有益的事情。问题拖得越久,就越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自然更加艰难了。
【让自己活得痛苦,还是让别人活得痛苦?这是两个问题】心理学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神经官能症患者让自己活得痛苦,人格失调症患者让别人活得痛苦。”也就是说,神经官能症患者把责任揽给自己,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人格失调症患者却责怪别人,首当其冲的就是他们的子女。他们不履行作为父母的责任,不给孩子必要的爱和关心。
【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人格失调症患者推卸责任时,可能会感到痛快,但心智却无法成熟,常常成为社会的负担。这让人想起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的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其实,这句话是对所有人说的。
【承担责任,选择自由】大多数患者力不从心的根源,在于他们总想逃避自由,不去为自己的问题、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他们感到乏力,是因为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力量。如果得到治疗,他们就会知道作为成年人,他们一生都充满选择和决定的机会。接收这一事实,就会变成自由的人;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就会永远觉得自己是个牺牲品。
【为人生的旅途绘制并修缮自己的地图】通向事实的道路并不平坦,我们出生时,并不是带着地图来到世界的。为了在人生的旅途上顺利行进,我们需要努力绘制自己的地图。我们的努力程度越高,对事实的认识越清楚,地图的准确性就越高。但是很多人不愿意付出这种努力,他们对认识事实缺乏兴趣,固步自封。一旦新的信息与过去的观念发生冲突,需要对地图大幅度修正,就会感到恐惧,宁可对新的信息视而不见。我们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捍卫陈腐的观念,其消耗的时间和精力远比修订地图本身多得多,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心理的医生】有些去看心理医生的人被别人认为是意志薄弱者,甚至被别人诟病和讥讽,但事实上,他们远比旁观者勇敢,因为他们敢于接受治疗。哪怕是在治疗初期,心理医生对他们的人生地图提出挑战,他们也能坚持下来,这足以证明他们比别人更勇敢、更坚强。
【自欺欺人,酿成心理疾病】人们不仅对别人撒谎,也会对自己撒谎。由于对人撒谎违背自己的良知,会遭到良心的谴责,这会使我们感到痛苦,所以,为了逃避这种痛苦,人们便会对自己撒谎。长时间自欺欺人,使人的愧疚积聚,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在诚实的氛围下,病态的心理才能慢慢恢复。
【至诚者,襟怀坦荡】一个人越是诚实,保持诚实就越是容易,而谎言说的越多,则越要编造更多的谎言自圆其说。敢于面对事实的人,能够心胸坦荡地生活,不必面临良心的折磨和恐惧的威胁。
【何时开诚布公?何时保留真相?】在日常交往中,我们有时要开诚布公,有时要抑制倾吐想法和感觉的欲望。那么,怎么样才不致违背忠于事实的自律精神呢?我们应该采取如下原则:首先,永远不要说假话,避免黑色谎言;其次,要牢牢记住,除非是迫不得已,或出于重大道德因素的考虑,否则,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等于说谎;第三,不可因个人自私自利的欲望,例如满足权利欲、刻意讨上司的欢心、逃避修订心灵地图的挑战等等,而将部分真相隐瞒下来;第四,只有在对对方确有好处的情况下,才能有选择地隐瞒部分真相;第五,尽可能忠实地评估对方的需要。这是一件极为复杂的工作,只有以真爱为出发点,才能做出恰当的评判和选择;第六,评估的要领在于,对方能否借助我们提供的事实获得心灵的成长。最后一点需要铭记在心的是,我们通常会低估而不是高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富有弹性的自我约束机制】自律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任务,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判断力。你要以追求诚实为己任,也需要隐瞒部分事实和真相。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你既要学会推迟满足感,先苦后甜,把眼光放远,同时又要尽可能过好当前的生活,让人生的快乐多于痛苦。换句话说,自律本身需要把持得当,“保持平衡”,意味着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
【情商——把握情绪的火候分寸】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要想人生顺遂,我们不但要有生气的能力,还要具备克制脾气的能力。有时要委婉,有时要直接;有时需要心平气和,有时不妨火冒三丈。表达生气,还需要注意时机和场合。我们必须建立一整套灵活的情绪系统,提高自己的“情商”。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就是“放弃”】放弃人生的某些东西,一定会给心灵带来痛苦。相当多的人都没有选择放弃,他们不想经受放弃的痛苦。诚然,放弃可能带来不小的痛苦,痛苦程度取决于所放弃的东西的规模。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在人生旅途上不断迈进,有些时候就必须要进行大规模的放弃。在青少年时期,求胜的欲望曾给予我很多帮助,不过如今身为人父,这欲望就成了我前进的阻碍,我必须将它清除出局。随着时代的变化,我必须对以前的自己做出调整。
【因承受痛苦而杰出伟大】最好的决策者,愿意承受其决定所带来的痛苦,却毫不影响其做出决策的能力。一个人是否杰出和伟大,视其承受痛苦的能力而定,而杰出和伟大本身,则会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表面上这是一种悖论,其实不然。佛教徒常常忘记释迦牟尼历经劫难的痛苦,基督教徒也每每忽略耶稣济世的幸福。耶稣在十字架上舍生取义的痛苦,和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涅槃的幸福,本质上并没有不同,都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力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因为有一种力量在推动着我们,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
【爱己者爱人】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真正意义上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父母缺少自律,心灵不能成长,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自律,获得心灵成长。我们在推动他人心智成熟之时,自己的心智也不会停滞不前。爱自己与爱他人,其实是并行不悖的两条轨道,随着时间的推进,两者不但越来越近,其界限最后甚至会模糊不清,乃至完全泯灭。
【坠入情网,只不过是爱的幻觉】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只不过是爱的一种幻觉而已。情侣只有在脱离情网之后,才能够真正相爱。真爱的基础不是恋爱,甚至没有恋爱的感觉,也无须以之为基础。我们把初恋时爱的感觉,错当成了永恒的爱。为了追求永恒的爱,为了追逐那种幻觉,我们后悔不迭,要么与对方分道扬镳,要么一辈子生活在悔不当初的痛苦之中。
【真正的爱不是依赖,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生活在一起罢了。在正常的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应当有所分工:妻子负责下厨做饭、整理房间、出门购物和照顾孩子等等;而丈夫则负责外出工作、赚钱养家、修剪草坪和修理家具等等。情感健全的配偶,可以适当更换彼此的角色:男人可以偶尔做做饭,陪伴孩子玩耍,打扫房屋等等,这些举动对于妻子而言,不啻为一份美好的礼物;同样,妻子也可以在丈夫生日当天,主动替他去修剪草坪。适当进行角色互换,就像进行有趣的游戏,可以给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更可以减少对对方的依赖性。它可以训练我们在没有伴侣支持的情况下,仍然正常生活,而不是突然间失去主张,不知所错。
【成为值得爱的人】仅仅把得到别人的爱当成最高目标,你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满脑子想的只是消极接受别人的爱,就不可能成为值得爱的人。
【从小缺乏爱,长大就缺安全感】在缺少爱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内心始终缺乏安全感,在他们心中,世界无情而混乱,别人总是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对自己的价值感到深深的疑虑,因此,一旦抓住一个人,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不顾一切地寻求他人的爱和关注,甚至到了不择手段的底部。他们尽可能维系同别人的情感关系,宁愿牺牲对方的独立和自由,这样一来,更容易使彼此的关系出现障碍。
【张弛有度,培养自尊自爱】我们需要休息和运动,张弛有度,而不是永远处于繁忙状态。俗话说:“圣人也需要睡眠。”合理而健康的爱好,是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当然爱好本身并不应该成为自我完善的终极目标,否则就偏离了人生的方向。
【你努力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有的人努力赚钱,只为供子女上大学,或是用金钱购买更多的自由和时间,这样才有条件去学习和思考,去推动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对于这些人来说,金钱和权利不是最终目标,人来才是他们爱的对象。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导师】有的父母对孩子的一切要求,都是有求必应……其实,真正的爱,不是单纯的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的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与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进行理性的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机会,甚至是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你是发自内心的为别人着想吗?】很多时候,我们自称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规避责任,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的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事,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有的父母会这样告诉孩子:“你应该感激我们为你所做的一切。”可以肯定地说,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缺少真正的爱。真爱的目的永远都是促进心智的成熟,出于其他目的的“爱”都不是真爱。真正有爱心的人,即使面对他不喜欢(甚至讨厌)的人,也能表现出爱的姿态,他们心中蕴藏的爱,才是真正的而非虚假的爱。
【爱是行动,不是空想】爱的感觉也许是无限的,爱的火苗随时可能在心头燃气,但是我们能够付出的爱是有限的,不能随意选择爱的对象。真正的爱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虑,是奉献全部身心的重大决定。把“爱”挂在口头上,或只在脑海里想象真正的爱,并以此作为爱的证据,这显然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表现出爱的行动却相当困难。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爱是行动,不是空想。
【再短暂的倾听,也需要全神贯注】真正的倾听,不论时间多么短暂,都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它需要倾听者做到全神贯注。你不可能一边倾听别人说话,一边去忙活别的事情。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善于倾听,但无论多么熟练,倾听都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们必须集中精神,付出努力。
【勇气,是面对恐惧时能坦然走向未知的未来】不熟悉的环境,不同的规矩,陌生的人、事物和活动,都可能使我们陷入痛苦,并由此产生恐惧。有些时候,我们宁可拒绝改变,也不愿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此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有价值的批评】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动辄与所爱的人发生冲突,多半是以为自己在见识或道德上高人一等。事实上,不少父母、老师或上司做决定时,并不会进行自省。因此批评他人之前,首先要进行自我批评,确定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
【批评要以爱为出发点】父母爱孩子,就必须指出孩子的错误,而且要采取谨慎而又积极的态度。他们也要允许子女指出自己的错误。同样,夫妻双方要成就幸福美满的婚姻,也要敢于直面冲突和矛盾,彼此成为对方最好的批评者和建议者。友谊也须以爱为出发点,适当的指责和批评是必不可少的润滑剂,这样才能成功构建持久的人际关系。
【批评者,你可知肩负的责任?】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总是致力于自我完善,让自己具备起码的道德和智慧,然后才会行使批评权。他们深知肩负的责任。强大的责任感,会使人更加谨慎而沉稳。
【浅水喧闹,深潭无波】刻意追求人生多姿多彩,这本身并没有错,但是由于缺少自律,他们的生活状态必然混乱不堪。这就好比幼儿学习画画,只是随意把色彩涂抹到纸上,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他们不懂得控制、调节和改变,因此“画布”上没有任何结构和形状,也没有独特而丰富的内涵。古谚说:“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
【爱珍贵而有限,泛爱者自欺欺人】人生何其短暂!在有限的生命里,有限的爱只能给予少数特定的对象。超出能力的限制,对我们的爱不加控制,无疑是自欺欺人,到头来事与愿违。你选择的爱的对象,应该能够通过你的帮助,让自己的心智得到成熟。事实上,许多人把心灵藏在厚厚的盔甲里,你的付出无法使对方的心灵获得成长,就如同在干旱的土地上播种粮食,只能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真正的爱,珍贵而有限,应该倍加珍惜,妥善使用。
【真正的爱,尊重彼此的独立】美国女诗人安·布拉兹特丽特谈到夫妻关系的一句诗,曾让我尤其感动:“你我合而为一,我将一生感激”。但我成年后渐渐意识到,夫妻双方只有更加独立,保持各自的情操和特性,而不是“合而为一”,才能使婚姻生活更为美满。因惧怕孤独而选择婚姻,注定不会成就幸福的婚姻。真正的爱,尊重彼此的独立,也敢于承担分离和意外丧偶的风险。
【世界观始于父母,修正还要靠自己】如果说世界是大宇宙,那么家庭就是小宇宙,在家庭的见闻和感受,决定了我们对世界本质的看法。父母的言行举止,为我们创造了独有的外在世界,再此基础上,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世界观。要建立与现实相适应的价值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增进对世界的认识。我们必须突破自我界限,涉足更宽广的领域,修正我们的地图。
【导致心理疾病的不是潜意识,而是我们对潜意识的态度】荣格创造出“潜意识的智慧”这一说法,心理疾病并非潜意识所致,而是意识层面的一种现象,或是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的关联出现了问题。人类有潜在的欲望和愤怒,是自然而然的事,本身并不构成问题。只有当意识不愿面对这种情形,不愿承受处理消极情感造成的痛苦,宁可对其视而不见,甚至加以摒弃和排斥时,才导致了心理疾病的产生。
【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认识真实的自己】为在复杂的社会上获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识塑造的自我,与潜意识的自我,有时相差甚远。不过,意识的能力终归有限,常常让真实的自己暴露出来。不管如何掩饰,潜意识都会看清真相。要让心智成熟,我们需要聆听潜意识的声音,让意识中对自己的认识更接近真实的自己。
【教育,就是把潜意识中的东西搬运到意识】Education源于拉丁语中的educare,字面意思是“带出来”并且“带领到”。因此我们在教育别人的时候,并不是在把某种新的东西强塞入他们的思维,而是把这种东西从他们思维中引导出来,让它从潜意识进入意识。我们的基因很可能继承了某些知识,并在细胞里以核酸遗传密码的形式储存。这种极为复杂的模式,能够使人类积累的知识储存在小小的空间里,并且遗传给下一代。
【心灵成长是逆熵行舟,不进则退】心灵的成长、心智的成熟需要不断努力,而且必然是艰苦的过程,它必然与自然法则对抗,必须跟循规蹈矩的自然倾向背道而驰。但遗憾的是,我们却习惯于保持原状,热衷于使用陈旧的地图与陈旧的方法。在反自然法则的过程中,心灵需要同熵的力量对抗,如同生物进化一样,我们的心灵克服了熵的力量,才一直成长到今天。我们身后有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它使我们宁愿忍受痛苦,选择艰难的旅途,使我们敢于穿越荆棘,趟过泥泞,走向更美好的人生境界。
【克服自然阻力的力量——爱】归根结底,推动个人乃至整个物种克服懒惰和其他自然阻力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爱”。在生物世界中,存在着永久而普遍的进化理论,体现在人类身上,就是具有人性的爱。它违反熵增的自然规律,一种永远走向进步的神奇的力量。
【阻碍心智成熟的原罪——懒惰】心智成熟最大的障碍就是懒惰,只要克服懒惰,其他懒惰都能迎刃而解;如果无法克服懒惰,不论其他条件如何完善,我们都无法取得成功。我们身上确有一种原罪:懒惰。懒惰是人生中的一种可怕的消极力量,常常通过心理疾病而得以呈现。懒惰无疑是魔鬼的化身,体现出我们内心邪恶的一面。
【克己之懒省身,走向心智成熟】本质上,所有人都是懒惰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管我们精力多么旺盛,野心多么炽烈,智慧多么过人,只要深入反省,就是发现自懒惰的一面,它是我们内心中熵的力量。在心灵进化的过程中,它始终与我们对抗,阻止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一个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觉到自身的懒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懒惰的痕迹。
【病态的我VS健康的我】我们心中都有一个病态的自己和一个健康的自己。即便内心充满恐惧,性情无比固执,我们的身体里仍有一部分神奇的力量——也许它并不强大,但它是积极的,它推动着我们心智的成熟。它喜欢改变和进步,向往新的、未知的领域。它愿意做好属于自己的工作,甘愿冒心智成熟带来的一切风险。
【心智成熟路,千山我独行】在心智成熟的道路上,所有走在最前面的人,所有走得最远的人,都会感受到这种孤独。随着意识不断成长,我们可以与上帝心灵相通,支撑我们鼓足勇气,忍耐孤独,踽踽独行。
【承认不足,值得信任】凡是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有成的专业人士,如果能够坦然承认自己的不足,通常都是正式受过专业训练,值得信任的人。
——本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