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何时起,很多校长热衷于在早晨师生到校的时候跑到学校大校门口站着,据说是迎接师学生入校。
在一个校长群里我就遇到两位这样做的校长,他们时不时在群里“炫耀”一下自己常年站门口的事,之前听说有校长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站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入校,所以在群里听说也就不足为奇,还听到“升级版”的校长迎接师生入校,不但准时到门口,还要像酒店门厅的门童一样向师生不断鞠躬,以示尊重与关爱。
有人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人是天才,第二个人是庸才,第三个人就是傻子。后来有人把这段文字演绎成这样一段类似的话:同样的一件事情,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人是庸才,第三个人是傻子。
按此逻辑,在学校门口迎接师生入校的校长们,天才只有一个,庸才为数一定不多,大多数站门口的校长算是第三类人吧?
我说你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你不高兴,别人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别人站门口,你就稀里糊涂去模仿他人,此时我把你归类为第三类人你估计又不高兴了。
人做任何事都是有一定目的和动机的,教育者也不例外。选择到校门口迎接师生入校的校长们也是有动机的,有人是想表现他的敬业,有人是为了表现他的“亲民”,然而,不论是什么目的,都是为了让别人赞美一下自己:快看,这校长好敬业,好亲民吆……这校长好有教育情怀吆……
此刻可能有人会骂本作者,你自己不站就不站,还在此热嘲冷讽真是不厚道!
其实当下的教育圈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名利”味,有些校长对此无比热衷,成名,成家,尽快成名,马上成家––是他们最大的梦想……
这些校长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在学校里像造神一样的造自己,在学生面前装出至高无上的最高统帅,如果能与他拍张合影都是荣耀;在教师面前装作学识渊博的教育专家,什么学术问题他都是权威,老师要时刻把他捧若高高在上的教育大师;在家长面前更是无比活跃,又成为了可以解所有答家庭教育问题的家庭教育专家……
这样的学校一般都在搞个人崇拜,校长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眼中无比高大的神……
学校里国旗下的讲话,校长要永远握住那个话筒––他要开始“校长讲故事”;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看到最多的文章就是校长的文章,或者是介绍校长的文章。譬如,近期本人关注一学校微信公众号,其微信公众号上居然只有两个栏目,一个栏目是“校长碎思”,一个栏目是“校长感悟”,“碎思”大多记录校长读老祖宗的留下来的文章,然后想到的话,“感悟”全是校长读家长的亲子日记,然后感悟点评的文字,除了这些,再也寻不到这所学校其他人的身影了……
于是我想,校长利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多度宣传自己,这算不算滥用学校的公共资源呢?一所学校宣传工作宣传的只剩下校长一个人时这所学校的宣传工作是不是很失败?
––过度的宣传校长一个人,这里面是有问题的。
学校里所有的资源校长都可以一个人长期霸占,这对学校文化的沉淀与积累是有巨大影响的,对学校里其他老师、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当然,这里面最受益的是校长一个人,很快校长就成“家”了……
又想到校长站门口迎接师生入校的事情,有校长说,早晨师生到校在门口看到校长心里就踏实了……这的确让人感到可笑,校长忽然有一天生病了,师生的魂难道就木有了吗?
显然不是。
个人崇拜搞久了,校长就真把自己当人物了,无时无刻都在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就连与家长合影时都一定独自一人站在最高处,以来区分校长与家长的不同。
其实一所学校校长在不在都一样那才是好的管理,一所学校校长的思想可以影响师生的工作与生活,但是校长却行走在师生中间这才是好的教育。倘若你随时把校长放在一个特殊的位置,用自己校长的特殊身份做有别于师生的事,你就不是在做真正的教育。
国旗下只有校长才有资格讲故事;微信公众号上只有校长才有资格发文章;学校大门口只有校长才有资格站在那里迎接师生––这样的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学生都成了点缀校长的小绿叶,唯有校长才是校园里唯一一朵鲜艳无比的大红花……
忽然在想,如果有一天,哪位副校长也头脑发热,对校长说:校长,我也想到学校门口迎接师生,可否?校长一定不高兴––站在门口迎接师生,这可是校长的特权,副校长?你还是先等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