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篇文章《如何克服中年危机》,一直都没有觉得自己老,直到这次被静默居家,才感觉自己真的是年龄大了,慢慢的想把自己划到老年人的行列,算算,其实也就是中年人,似乎人生刚刚开始,就已经到了35岁、45岁和50岁。
在发展心理学上,40-60岁的这段时光被称作“成年中期”,但在现实中,中年危机,尤其是工作带来的危机,会被提前到35岁左右。这个概念是心理学家丹尼尔·莱文森在1986年提出的,他认为40-45岁的人处于“中年转变”期。
“这是一个充满质疑的时期,人们发现了生命是有限的,开始质疑一些基本的假设。莱文森认为这种因为重新评估人生,发生质疑而带来的不确定和优柔寡断的状况,就是中年危机。”
在中国,往往更在意30岁这个数字,比如30岁是一个家族可以对一个人合法逼婚的年龄线,35岁刚往往是一个放弃线,一般来说35岁之后,逼婚的声音反而相对转少了。
如果一个文化强调30岁或者40岁的意义,人们就容易想象出一个在这个年龄段苦苦挣扎的自己。作者提出,中年危机只存在于媒体的想象当中,事实上中年也仅仅是一个文化概念,合理的一个表达是“成年中期”没有一种全线爆发的危机,但是同样也有自己必段完成的任务。
在发展心理学中,认为40-60岁的人必须处理的任务:1、应对身体的变化或疾病,改变身体意象;2、对成年中期性生活的变化进行适应;3、接受时间的消逝;4、对衰老的适应;5、遭遇父母以及同辈人的疾病和死亡;6、面对死亡的现实;7、对配偶或者伴侣关系的重新定义;8、对长大的子女和孙辈深化关系;9、维持长久的友谊并建立新友谊;10、巩固工作统一性;11、给年轻人传授技能和价值观;12、有效分配财务资源;13、接受社会责任;14、接受社会变化。
这个清单很长,而且充满着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回到关系领域,在关系管理上,把上面提到的任务所需要的能力归类一下,就会发现:1、内心自洽的能力;2、人际和谐的能力;3、群体内的发展;4、应对危机的能力。
通过对成年中期坏处与好处的对比,你会发现,步入成年中期的好处比坏处要多得多。在一些行业当中,成年中期的人会更有优势,越强大的中年人越友好,中年人由经验习得并应用于问题解决情境当中的信息、技能和策略的积累会保持稳定。
不要对成年中期的人的世界观做反抗和不耐烦,他们对那种事情很敏感。怼他们一句,会让他们觉得比几百元、几千元的损失难过得多。
有的时候,会感觉40岁后,会对某方面突然开悟,人生是持续的,过好自己的生活,有益于身体、有益于心理的,不简单而枯燥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