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
顿悟指的是猛然醒悟;和顿悟相对的词是渐悟。群里老师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很多次对顿悟和渐悟进行探讨,用顿悟和渐悟来比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同的学习阶段带来的不同的感受。
我们好多人听过曹溪佛唱,慧能神秀南顿北渐的故事。“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两首佛偈的境界孰高孰低几百年来也是众说纷纭。但最终,慧能虽经十数年逃遁,最终继承祖师衣钵,成为禅宗六祖。
顿悟又被称作“创造性洞见”,有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洞见能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出现类似于我们看到美食、心仪物品等基本快乐时的反应。由于奖赏系统能够激活更多的奖赏行为,因此那些因创造性洞见得到奖赏的人,进一步投入相关活动的积极性更高。这就可以解释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幡然醒悟后的那种神清气爽的快感以及获得的更大的学习动力了。
创造性洞见是内在的回报,当我们突然有了顿悟,和奖赏相关的神经活动就被激活了,这种激活活动以十分之一秒的速度闪过,意识根本无法察觉,因此它并不是有意识评估解决方案的结果。
那渐悟呢?根据已有的心理学假定,大脑有以下两种指导人类行为的基本机制,一种是对奖励信号敏感的接近和激活系统,另一种是对惩罚信号做出反应的回避或抑制系统。而跟渐悟所对应的大脑机制是回避型惩罚行为。这也许就可以解释禅宗六祖是慧能而不是神秀了,一个是回避惩罚行为,一个是接近和激活奖励,人们当然更喜爱奖励,就像很多人喜欢吃糖一样。但是具体说什么是回避惩罚行为呢?我参考的文献没有相关解释,度娘也没给答案,反正从字眼上看也不是什么好感觉。我想可能大概就是一个渐进、尝试、苦思的过程,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无法避免他被尘土覆盖,只有不停的擦拭,不停的擦拭以保持它的清明,稍有懈怠很可能就会有污点甚至混沌,总之,相比较于头悬梁、锥刺股,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的擦拭苦修渐悟,谁能不更希望当头棒喝之下豁然开朗,立地成佛的顿悟呢?不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没有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的苦修,恐怕就是被师傅把脑袋打破也不见得能获得顿悟吧!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