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时,记住6句话
第一句,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有道理是黑白对错分明,有效果是这件事情有没有价值,有没有结果。
专业人员在乎这件事情有没有道理、对不对;管理人员在乎这件事情有没有效果,值不值得。
第二句,合适比合格更重要。
管理只有合不合适,没有合不合格。专业人员考量的永远是分数合不合格,管理人员要学会分析一个人合不合适。
也许他在这方面的能力不强,但他适合这个岗位;也许他的能力很强,但是不适合这个岗位。
第三句,共识比对错更重要。
在企业中,专业人员经常花很多时间讨论事情对错,黑白是非,但是管理人员很清楚,让团队内部达成共识是最重要的事,要在价值观上达到三观一致。
第四句,氛围比任务更重要。
专业人员的思维方式像一个狙击手,他有非常强的个体专业技能,非常擅长解决任务、完成目标。
但有没有和大家配合不重要,团队氛围如何也不重要,只要完成目标就好。
管理者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责,就是为团队塑造良好的、轻松的、有趣的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发员工在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创意。
第五句,目标感比目标更重要。
这个时代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计划往往赶不上变化。所以,大家会觉得变化这么快,还定目标干嘛?但是计划没有变化快,并不是你不定目标的理由。定目标后,让目标完成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哪怕这个目标最后没有实现,但你在努力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有目标和没目标会让你的工作变成有目标感或者没有目标感。所以,目标不仅是一串数字指标,更是让你在工作过程中更有目标感。
第六句,信任比权力更重要。
今天如果你告诉一个60后、70后、80后的人,官大一级压死人,他听完就服了。可是你告诉一个90后、00后的人,他听完后可能内心的想法是“你有病”,他们对官的身份没什么感觉,可能都是看心情。所以,权力再也不是一个管理者的“尚方宝剑”了,在这个时代甚至越来越转移,从上游转移到了下游,从上级转移到了下级。
2.管理者有5项权利
第一种叫行政权力。就是你的职务等级带给你一定的行政权。
第二种叫奖赏权力。就是你可以奖励别人,惩罚别人,也可以调用某些资源。
第三种叫强制权力,即绝对话语权。当一个团队内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你要拿定主意。
第四种叫专家权力,就是你了解所管理的领域,熟悉该领域业务,拥有专业话语权。
第五种叫关系权力,又称为人格魅力。
当这个时代权力越来越转移,个体越来越崛起,年轻员工越来越个性,指挥命令控制越难生效的时候,每一个管理者都不要迷失在这5项权力当中,要很清晰地区分5项权力,告诉自己多发挥后两项权力,构建你的影响力。
3.摒弃新晋管理者的7项坏习惯
第一项,总认为凡事我要亲自做才能完成,信不过下属。不放心把工作委派给下属,结果就是自己杂事一堆,被工作追得团团转。你享受自己一个人能够搞定工作的成就感,就会让更多下属不断地满足你这个成就感,结果就是事事请示,凡事细节过问你的“有病”状态。
第二项,总以自己习惯的方法来处理事情。
这项很重要,很多人作为专业人才,总是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或小技巧把事情解决了,但这不是你的独到之处,而是因为你的经验娴熟,技巧过人。成为管理者之后,你要努力把个人能力慢慢变成组织的能力。
个人能力可以有很多小伎俩、小窍门、小技巧,但组织能力要考虑这些事情能不能标准化、规范化。
如果你没有办法把这些技能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你就没办法把这种技能变成组织技能,它就只能埋藏于每个人的经验中,最后随人带走。这就会导致你培养人才、提升组织能力的效果不佳。
第三项,委派工作时,只说what(这件事情是什么),不说why(为什么要干这件事)。
这就导致了在工作中,很多下属事事要汇报,凡事要请示,没办法灵活应对突发情况。
第四项,无法轻重缓急地安排工作。
比如,企业组织一场培训,在培训前领导告诉大家,培训很重要,要求认真听。可是培训开始后,领导转身回到办公室,碰到了一个数据不清楚,突然想看一个材料时,顺手就拿起电话打给正在培训的员工,要求把材料、数据送给他。这种对自己工作没有按轻重缓急安排,导致混乱的现象,会无意识地占用了下属很多的时间,而自己也无计划可言。
第五项,总认为接受了领导授权就无需汇报,总是不汇报和不联络。
没有主动汇报工作进度,导致直接上级经常不知道你的工作成果干得怎么样。
如果领导主动问你一件事的时候,你就该反思你的汇报不及时了。最好的情况是不需要领导主动问你,你能及时主动汇报,两人达成默契。
第六项,总是认为待在公司就是工作,活动四肢就是工作。
一个技术型人才,他可能需要体力工作。但一个管理人员,体力工作不再是工作的全部,脑力工作胜过体力工作。
作为管理者,不要总认为每天忙就是在工作,这样只会让你整天只做一些与核心价值无关的事情。你需要去了解员工的需求,觉察团队今天的状态,感知每个人彼此不一样的氛围,考虑今天整个团队干的事,是不是在围绕我们核心的关键目标进行。
第七项,认为管理者的工作就是照本宣科,实行上司的安排,只要不逆于上司,不被上司责骂,就是尽到了管理者的责任。
这样做,你会不由自主地成为了上司的代言人,成为一个机械式的管理者。你应该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判断
三、提升管理认知
1.不同的管理角色,不同的管理认知
管理的角色分为高层、中层和员工。
第一,高层管理者关注方向,员工关注行动,中层关注方法。
第二,高层需要先见力,要眺望远方,判断方向,走三步,看十步。
员工需要执行力,让执行更强一点。中层需要计划力,能够把领导有前瞻性的战略、目标,落地变成有条理、可推进的1234条,让员工可以用执行力把它一项项落实。
第三,高层有很广的见识面,属于创造理念、创造目标、创造新的业务模式。
员工总是希望维持自己的工作方式。中层属于改善,当高层很多创造、理念不能立马落实时,中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推进改良,慢慢改善,徐徐递进,发挥作用。
第四,高层善变,员工不变,中层应变。作为中层管理者,要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既要面对变,也要面对不变。
第五,高层叫天,员工叫地,中层叫人。解决人际关系的问题会占用中层管理者大部分的时间,因为你要关注人,而人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动机,不同的心情,这就需要你花大量时间去了解,动态匹配。
第六,高层充当好人,总说以人为本;员工充当憨人(老实人),老实肯干;中层敢当坏人,敢于把责任一肩挑,有锅一肩背。
第七,高层有权,无论是抓权、放权,还是授权,都是他很重要的资源。员工要利,他只关注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好处。中层受责,要学会承担责任。
第八,高层放心,实行人性化;中层操心,实现标准化;基层安心,做到合理化。
当你面对委屈、内心烦躁的时候,你就告诉自己,这是一个中层管理者应该承担的责任,应该背起的锅,应该有的操心。
所以努力让自己承担好中层的角色,才能更好地向上提拔。
每一次跨越,都会有疼痛、不开心,但是清晰的角色能够让自己更容易理解,更能面对自己所承担角色的处境,让自己更快完成成长的转变。
2.管理者成长转变的7次升级
第一,在工作内容上,从做业务到做管理,再到做经营。
第二, 在实现方式上,从野牛型到野雁型,再到赋能型。
野牛型是空有一身力量,但狂蹦乱撞。野雁型是有领导、有组织、轮流当榜样。赋能型,是加入你团队的人都能得到你的信任、资源、支持,得到周围人的鼓励。
第三,在工作方式上,从个性化到标杆化,再到组织化。
第四,在人际关系上,从感情关系到事业关系,再到使命关系。
很多人容易在团队内部建立感情关系,但是纯粹靠感情关系维系的团队不稳定,还要把感情关系进化到事业关系。
什么叫事业关系?
管理者一定要努力学着带团队打赢胜仗。一个团队内部其乐融融重要,但是打胜仗更重要,只有打胜仗才能带给团队最大的激励,让大家一起为了某个事业、某个目标而努力。
使命关系,就是我们的人生追求相同。
第五,在目标上,从个人目标到团队目标,再到共同目标的交集。
个人目标是分散的,团队目标是强制合一的。个人目标不可能和组织的目标完全重叠,但每个人的目标都应该和组织的目标有交集。交集,能够让我们既为自己努力,也为团队努力。
第六,在工作力度上,从维持不变到看到机会,再到突破变革。
第七,在管理方式上,从指挥到授权,再到授责。
很多人只会授权,没有授责,没有让下属挑起责任,只是让他在某些权限之内帮你做事情。
四、总结
最后用两句话总结:管理者,主动让事情发生;被管理者,等待着事情发生。
什么是管理者?一个人是不是管理者,不在于你有没有一个职务,而在于是否主动让事情发生。即使你只是一名一线员工,但是你主动让事情发生了,你也算是一个管理者。
什么是被管理者?不是因为你没有职务,你就成为了被管理者。即使你是副总经理,如果你永远都在等待着事情发生,那么你也只是一个被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