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着微信聊天记录,写完了这篇与其说是总结,不如说是回忆录的东西。 写的很随意,有兴趣的话可以当故事看看,其中一些经验感悟标了红。对文内提到的各种社群名词有不解或者感兴趣的欢迎来问我~
16年我没写过总结,但又着实发生了很多,所以想从16年中开始写起。 这一年半,我做了很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事儿,微信好友逼近了2000(是时候做微商了……)。看了票圈几篇“逆袭”总结,佩服地五体投地,成功背后的付出往往超乎我们的想象,一点一点慢慢地进步也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
以下是我的“回忆录”,篇幅有限,还有好多好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没有写入,看来以后得每个月都留个记录啦~
2016年5月
橙子学院
5月,古大大的橙子学院招募第一批正式会员,我拿着全年12个月的训练营介绍问我妈——
我:妈妈妈,感觉这些课程都好有用啊你说我要不要报要不要报?
妈:挺好的,报吧。
我:可是好贵啊(800,现在看来简直太便宜了而且立马赚回来了……)
妈:小钱,报吧。
于是我哆嗦着报了名,第一次在网上花那么多钱。
事实证明,这是再正确不过的决定。改变,从这里开始。
……
中国有句古话: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Jim Rohn也说过: 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
加入橙子“群”后,我“最常接触的五个人”变了。不能说“值”高了还是低了,但至少那是一群在离开校园之后还保留着学习的热情,想要终身学习的人。
2016年6月
社群运营 & 线下活动
由于我在橙子押金班内测时作为学习委员带领组内小伙伴做作业时的突出表现(←无耻),被当时的班主任王硕勾搭,带回高老庄……啊不对,邀请作为之后的押金班的班主任之一。
随后,开始了我并不那么专业的社群运营之路:开班会、收作业催作业、勾搭优秀学员、开毕业典礼……总之挺好玩,认识了一群优秀的小伙伴。
6月还参加了宁波橙子的第一次线下活动,活动地点就在我家小区门口。这也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学习类的线下聚会,办的很走心,感觉很新奇。
我是一个线上很活跃线下很害羞的人(不熟的情况下),所以在参加活动时,我线上线下的反差惊呆了宁波橙市长鲍鲍。不管怎么样,毫无存在感的我还是认识了几个同城的优秀的小伙伴,后来还发现鲍鲍是我高中学长,巧!我母校出来的就是优秀!
2016年7月
工作 & 培训
正式入职,和同一批的小伙伴结束了宁波的培训后一起到上海参加了总行为期7天的培训,如前辈们所言,这七天是余下的职业生涯中最轻松的七天。总行培训的其中两门课程在橙子学院里有,当时想,古大大诚不欺我,橙子果然是教授职场技能。
2016年8月
积极主动 & 线上分享
8月发生了挺多事。
先是单位新员工社群正式开始运营,让大家竞选群主。在小伙伴的鼓励下,我红着脸敲着手机表达了意向,等额入选……
天知道当时自己有多惊讶,我一向都是那种在有认识的人的地方,尽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从来不主动的人。大概是因为在橙子积极主动惯了,让我在“现实”中,也能略微放开了吧。
后来,在种种事情中,我越来越意识到 积极主动的重要性 。
8月还参加了单位组织的PPT培训,请了秋叶团队,线上课程是秋叶大叔、King和秦阳讲的。我认认真真交了两次作业,成功被选上到上海参加线下培训。线下课程老秦来讲,哎呀老秦现在越来越红,作为他曾经的学生感到hin自豪。
学成归来以后在我们新员工社群进行了转培训,这是我严格意义上第一次在线上做分享,时间把握不好,本想一晚上结束的分享讲了整整两晚。
还有,参加了宁波拆书帮RIA训练营,要完成30拆,我大概完成了二十多拆后就中断了。
2016年11、12月
定向赛 & 彭小六 & DISC
参加了宁波首次城市定向赛,小组获得了第四名!
偶尔刷了下票圈,看到彭小六招团队成员,兴致勃勃的报名,被小十七收入“驾驶舱”,搞了几个活动,第一次知道DISC双证班。
后来又偶然看到DISC双证班招生信息,上课时间为元旦三天,地点深圳,那期大咖特别多。“驾驶舱”的其余四个小伙伴有三个准备去。我跃跃欲试,又开始问我妈:
我:妈,xxx你说我要不要报,这回真的超贵,但是免费复训这样一想又还好?(学费+交通+住宿费也就相当于我当时4个月试用期工资吧:))
妈:想去就去吧。
我又问了几个朋友,众口一词:去!
一个劝我的都没有,一个提出不利点的都没有!
于是我开始拉同行,说服了ivy,又一次哆哆嗦嗦的报了名。
再后来偶然在拆书帮聊到这个,宓叔思考了5分钟后也报了名……我的内心:有钱就是任性。
这么算来那期DISC宁波的学员都或多或少因我而去?想想都有点小自豪。
2017年1月
元旦前一天下班就乘夜班火车赶去了深圳。在深圳,在学习的氛围中过了个阳历年,很有意义的体验。3天学习强度着实不低,收获也不小(知识+需要用行李箱装的礼物)。
学员们很多都是大牛,吾等平民只敢仰望。这里我不禁想感叹吸引力法则确实存在,上课前我就特别特别希望能和大IP们产生一点小链接,结果秋叶大叔成了我天使,战隼老师和青梅成了我死党。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啊!课程结束后我又积极主动地帮战隼老师的公众号排了大半年的版。
那几天还跟驾驶舱的伙伴面了个基、k了个歌、蹭了俩IP营的小聚会,劳逸结合了哈哈。
课程结束后,后续有同学组织了DISC报告解读的训练,每位参与者提供自己的DISC图形,其余人看图形做解读,被解读者给反馈。不得不说,解读能力还真有提升。
后期又进行了一次线上翻转课堂的分享,在准备分享的过程中又好好复习了一遍课程。嗯,这次已经能十分淡定地做线上的分享啦。
2017年2月
鲍鲍说,要在2月完成RIA30拆。我说那我和你一起吧,定个小目标。后来在2月的最后一天,利用午休时间连拆了5个,总算没有食言……通过总舵审核后可以开始线下定级了。
2017年3月
变故
外公去世了,晚了几分钟没见上最后一面。那是我第一次参加葬礼吧,哭的挺惨的,外婆更难受,站都站不稳,那几天讲话都细弱地快没声了,毕竟好几十年啊……
五天后我生日,哪有心情过呢。推了同事聚会到操场上跑了10km,回家还因为啥来着跟我妈吵了一架,委委屈屈地发了条朋友圈……
次日收到了几个同事的礼物,还是很感动呐~
2017年4月
开始线下分享
拆书帮定级带拆开始了,要站在人前做30min~1h的带拆,内心还是有点虚。
但我竟然保持着两周一定级的频率,从1-1一直到了2-4,工作再忙都没有中断。
也许是因为和一个拆书帮的小伙伴六子保持着同步的定级频率给了我动力,也许是因为每次定级报名帖一出来我就二话不说先报名,不管当时有没有思路。毕竟要——把钻戒丢过栅栏。
把钻戒丢过栅栏。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龙兄的一堂关于如何演讲的公开课上(笔记 | 龙兄:普通人如何一小时提升演讲能力),大意是:
如果你知道前面有栅栏,不愿意跨越,就把钻戒丢过去!这会逼你自己跨过栅栏,不然钻戒就会被隔壁老王捡走了。所以,碰到与你想提高的领域相关的机会就去争取,争取到机会以后逼着自己去努力去成长!
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每次报名拆书就像是把钻戒丢过栅栏。我后来也做了不少类似的事儿,收获很大。
说回带拆,有几场带拆差强人意,有几场效果很好,现场有些小伙伴很激动的表示:“原来自己以前的行为那么的欠佳,原来这样做可以有这么好的效果! ”每次听到这样的反馈都好开心!
几次带拆之后,上台终于可以做到相对自然,不那么紧张。回想起以前的线上分享,对现在的我而言真的是小意思了。这又应了龙兄说的另一句话: 曾经沧海难为水。 经历了大挑战以后,再回顾原来的小挑战会发现很简单。
2017年5月
助推 & 竞聘
五一三天参加了DISC复训并成为助推教练(发现我的小长假总是贡献给DISC),比当新生累,收获地也更多(不同的方面的收获)。
五六月单位组织了企金条线一些岗位的竞聘,我成功了,很欣喜!
2017年6月
DISC的另类运用 & 遇上Mr.Right
某日心情低落到谷底,跟我妈说,没得到安慰。憋得难受,想了半天又不知能找谁说。
绝望之际突然想到了DISC中S值高的会特别关心人特别能照顾到人的感受,我就找了一位S快破表的朋友。朋友牺牲午休时间跟我打了三四十分钟电话,句句话都戳心窝子,聊完以后心情基本平复。仿佛get了DISC的新用法。
6月,和男票初次相遇,随后在认识也就那么一两个月的时候万脸懵逼的见完了双方七大姑八大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么快?
2017年7、8月
陷入纠结
拿着UCL-IOE的offer,内心纠结地要死要不要辞职去读研。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辞了职,可以说是很对不起领导和同事了。
2017年9月
又成了学生
来到伦敦,当回学生。工作一年以后,更清楚自己要什么,也更珍惜学生时光。
不知是不是错觉,感觉同为英制学校、大班教学,IOE作为世界第一,教授牛不用说,教学方式上似乎比我本科略有趣一些?
2017年10-12月
旅行 & 二级拆书家 & 该结果了
先说12月,去了一趟摩洛哥,爱上了撒哈拉,很有意思的一段旅行。
12月30日,我的拆书家2级审核终于通过,和Andy郭一起成为了二级拆书家,宁波分舵也终于可以转正!给2017画上完美句号!
再说回前几个月,每天除了上上课和听听专业有关的MOOC外,参加了永澄大大的《意志力》共创活动。第一次那么深刻的认识到我以前读书的毛病:太像完成任务了。总想着读完读完,好像有谁逼着我一年读多少本书似的。永澄大大的话点醒了我,慢下来、慢下来。
在永澄大大这另一个巨大的收获是: 成果思维、积累势能。
什么是势能?简单来说就是让别人看到你觉得:哇好厉害。而这势能,可以由你的成果堆积而成。
成果思维真的太重要了。
比如说吧,我回顾完这一年半,很精彩很丰富很有趣,通过各种书本、得到专栏、公众号、微课、训练营、社群等等一直在学习也真的学到了很多。然后呢?除了成为二级拆书家,其他的,似乎没什么成果、没什么产出。那意义在哪里呢?
功利地说,我以后求职、或是在什么场合做自我介绍,我只能说得出来“我做什么”而说不出“我做成了什么”。
再比如,定计划的时候,很多人包括我会写类似于每天读x页书、每天运动x小时、每天做时间记录等等,然后呢?我们的成果是什么?如果把计划加上成果,类似于:每周输出一本书的书评、拿到马拉松完赛证书、完成时间使用分析报告等,是否计划执行起来也会更有动力呢。
不停地产出成果,久而久之,势能也就产生了。
所以,我开了这个公众号(EduLearn),写完论文后(大概1月中)开始稳定更新。
所以,我申请加入了秋叶大叔的IP营第五期,因为我会得到支持,会邂逅一批持续产出的优秀伙伴,然后成为他们的 平均值 ……
最后……
希望2018,我能高调一点,过一个硕果累累的一个本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