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觉得要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什么是哲学+问题,这个东西怎么这么奇怪,跟我们以前讨论的问题一点都不像?
作者给了我们这样的解释,“哲学+”可以类比为“互联网+”,而后面的问题,是一个类似的领域,这样这个模型就很好理解了。下面我们就来理解一下“哲学+问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
一、这是一个什么东西,它有什么用
哲学+问题这是一个框架模型,可以架构起“发展”这个领域内完整的思考结构。这个模型是通过一个哲学问题引出来的,“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样的一个深层的问题再加上两个“问题”:你现在在哪里?你要如何到那里。这就是整个哲学+问题的主要内容。罗榭一下这几个问题就是:
Who:你是谁?
Where from:你从哪里来?
Where:你现在在哪里?
Where to:你要去哪里?
How to :你要如何去那里?
为了方面记忆理解,作者用这幅图进行一个直观的描述。
二、主要元素及内涵
那么这五个元素会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是怎样架构起来的?到底怎样使用?怎样思考每一个元素的内容?我们解析接下来进行
(一)Who:自我探索
为什么要用这个自我探索来描述who呢?其实你是谁这本身就是带有探索性质的,而且这个自我的范围非常的广,这主要看你探索的对象是什么,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复杂系统中只有清晰掌握系统运行的规律,在实际运用中才能做到不殆。
这里永澄讲了两种探索方式——暴力式、渐进式。这两种探索方式各有差异,但在探索过程中却也显示出不同的魅力,这都需要个人的使用和体会。下面我将两种方法进行列举:
1.暴力式探索:短期内借助于外界的一些手段,将自己不为人知的部分展现出来
2.渐进式的探索:在日常用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有效积累的方式进行自我探索
- 丰盛日记
- pcp日记
- 觉察冲突日记
- 反思复盘
- 日、周、月、不定期回顾
利用渐进式的探索,可以持续了解自己的三观、兴趣、能力分布、性格特征、行为倾向等。
利用暴力式的探索,可以让挖掘出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这也是非常棒的人生体验。
(二)Where from:优势整合
你从哪里来?这跟优势整合有什么关系?好奇怪的一个表述。好在永澄阐述的比较清楚,你从哪里来不是在问你到底从哪里来,每个人都是娘胎里来的,这个并没有价值,问你从哪里来是要回顾你的过去,从你过去的经历中找到你的优势,将它梳理整合,这样作的主要目的是将你的过去和现在进行“链接”,在未来的发展中方向感会更强,走的也更加坚定。
(三)Where:定位
你现在在哪里?这一个问题的本身是跟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定位本身有什么用呢?到底什么才算是定位呢?用什么方法定位呢?
定位为什么那么重要?
永澄给出一个结论:对某一个领域的某一种规律的把握,是一个人的硬通货!这句话理解起来比较的难,太抽象了,那我们换成一个实际的问题,那就是如果我们能在人生的版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时找到目的地,那我们所进行的下一步就是路径的选择。但是在你人生的道路上,有谁能非常清楚的找到自己的目的地,并且找到自己的路径。每个人都是在试错中找到自己的方向、目标,那么为了减少试错的次数,最好的就是能找到一定的规律,顺着规律走下去,你试错的成本会降低很多。
(四)Where to:价值选择
你要去哪里呢?前面讲了这个模型能适用在发展这个领域,就个人发展而言,你的未来你能预测吗?你能知道你的未来到底是什么样子吗?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思考起来也是毫无头绪。
在这里作者给出一个答案:确定你的三观。好抽象的答案,到底什么是三观呢,这个就需要你去挖掘了。为什么说要确定你的三观呢,因为你的目标是不确定的,你不知道你的重点在什么地方,如果你再不确定你的方向,那路途将更加的复杂,而你的三观是决定你方向的主要因素,确定你的三观至关重要。
(五)How to:路径选择
How To就是路径选择,就是思路问题
三、应用领域
在文章的开头讲了这个模型可以用在发展领域,永澄在文中讲了两个重要的领域,个人成长、目标管理。
在实践中还要多进行相关的训练,要对每一个要素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思考,使用,这是接下来读者要完成的事。
四、后记
学习模型已经一周了,这一周的感想是内容庞大,而且非常高深,这是什么玩意!虽然比较的难,还是想办法要总结出一个成果,毕竟这个以后雅琪反复使用的,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可能就要集中的训练这些内容,先要精通可能会需要 很长的一段时间,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不怕时间长,又怕时间差,时间长能学的透,挖得深,时间长又会给耐心增长太多的负担,有利有弊,怎么样趋利避害这是关键。
孤独风中一匹狼
201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