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是本非常实用的沟通类书籍。这本书旨在教会我们改变自己,不用暴力语言伤害别人,同时也不被别人用暴力语言伤害。
一、学习非暴力沟通之前,我们先看看我们日常有什么暴力沟通。
1.道德评判。我们看到一个人做的事情不符合我们自己的价值观时就会认为别人是不道德或邪恶的。这让我想起多年前,80后初入社会时,网上一片声音“80后”垮掉的一代。这就是典型的道德评判。事实是不论80后、还是90,乃至现在的00后、10后,没有哪一代会垮掉,只是每一代有他们独特的个性。
2.进行比较。我们小时候几乎都听过父母说“别人家孩子”。很多人都是在家长的比较中长大的。现在我们也会各种比较,喜欢拿自己丈夫或妻子跟别人家的比,殊不知你是拿着自己人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然后看到的都是让你失望的,自然你就会忍不住抱怨对方为什么没有别人好。
3.回避责任。”我不得不在这家公司工作;我不得不每天打扫卫生。“当你这样说的时候,你就是在回避责任。毕竟在公司工作是自己为了养家糊口需要做的,没有离开是自己暂时没有能与更高薪水相匹配的能力;每天打扫卫生是因为你自己希望有一个整洁的家。所以,你可以转换说法:“我选择在这家公司工作,是因为他给我的薪水可以满足我养活家人”;“我选择打扫卫生,是因为我希望家里干净整洁。”
4.强人所难。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要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去做乞丐吧”。扎心呀!明明好好学习是为了让自己有一个好的未来,怎么会不学习就要受如此痛苦的诅咒?
了解了暴力沟通之后,你觉得自己中招哪些了?
二、现在咱们聊聊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沟通主要分四个步骤:区分观察和评论;体会和表达感受;感受的根源;请求帮助。
1.区分观察和评论。书中有一句话非常好“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我们看看观察和评论之间的区别。
“你太懒了”,这是评论。
“我看到你的桌面有些灰尘,你没有擦。”这是观察。
我们要学会用观察来讲事实,而不是用评论来主观做判断。如何运用观察呢?就像摄像机一样,看到什么说什么,而不是把自己的判断加进去。
2.体会和表达感受。我们从小就被忽略太多感受。男孩子从小就被教育“男子汉,哭什么哭”;女孩子从小被教育“要乖、要听话”。这导致很多人都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不能正确表达,要么压抑出病来,要么暴怒,这些对人对己都不好。所以,我们要学会体会自己的感受,并讲来。
3.感受的根源。感受的根源来自于需要。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一般有四种选择:
a.责备自己;
b.责备别人,抱怨;
c.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d.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们要学会第三和第四种。学会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及想法,这样的话我们就不会再指责别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你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需要......”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对大部分人来说,有三个成长阶段:
a.情感的奴隶。做事情都觉得是被迫做的,总认为自己是在为别人付出的;
b.面目可憎。学会满足自己,这个阶段不去关心别人,只管过好自己;
c.生活的主人。即中国的中庸之道。既表达自己又关心他人。
大家记住重要的一点:一个人生气是因为他的需求没有被满足。
4.请求帮助。
这一点大家要记住的是说出要什么,而不是说出不要什么。
首先要明确谈话的目的,其次请求要具体。比如“我们去吃好吃的”不如具体说“我们去吃牛排,我要胡椒味的,八成熟。”特别是女孩子,和男朋友出去约会,或想要礼物时直接说清楚,不要让他猜。一猜就出问题,两人就要吵架。严重的还会为此分手,不划算呀。
最后要注意的是请求而非命令,并且在请求后提出反馈,问问对方是否有什么问题。
三、学习完非暴力沟通四步骤之后,我们再学习其他的。
1.用全身心倾听。这个说真的。看着容易做到真的很难。我去上阮老师的线下课,上台练习倾听时,直接发现自己把倾诉者带跑了,那一刻,我发现自己并不具备真正的倾听能力。真正的倾听是不要打断对方、不要建议、不要纠正、不要辩解。
2.表达感谢。
我们表达感谢时要表达清楚:
a.对我们有益的行为。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b.我们的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c.我们的心情如何?
3.表达愤怒。
a.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
b.留意我们的指责,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
c.体会我们的需要;
d.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
好,今天简单把上周日分享的非暴力沟通分享到这里。后续我将用练习的方式带领有需要的小伙伴们一起练习非暴力沟通,大家如何感兴趣,可以关注木木班主任发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