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木
【02】
坐在回家的客车上,绿草盈盈与黄土塬的明显反差,让我意识到了这场骤雨的价值。公路两旁,恣意的白杨渐渐隐去,省道变成了一条孤独的黑色带子,陷在漫无边际的黄色里。孤寂地向前延伸至我视力所不及的尽头。不到十分钟,骤雨嘎然而止,来去匆匆。期盼已久的甘露,只剩下空气里隐约有着些许雨的记忆。
在西海固,有雨的日子就是节日。因为总是在有雨的日子里才能看到父辈们发自内心的喜悦。西海固,这个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这个以“贫穷甲天下”闻名于世的地方,因为生命之源本生干涸,才显得一切都那么毫无生机。
位于宁夏黄土丘陵上的西海固,是西吉、海源、固原、彭阳等几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1倍。有人说:西海固就像一只干渴的大碗,夏季,干旱的热风能把人骨头的水分吹散;天,凛冽的寒风,能把人的血液冻结。这并不夸张,本身恶掠的自然环境,使西海固成了贫困的代名词。然而,更大的震惊来自于历史对我们的诉说:西海固,曾是一片森林,后来人口急剧增加,森林资源遭到不合理开发,水土严重流失,给西海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使之成为不宜人类生存的地区。西海固,竟是人造的悲剧。
但是,生息在西海固的人们,从未停止过追求生存的抗争,板结的黄土地上有新开垦的梯田;没有水,却仍有庄稼在梯田里欣欣向荣;路旁新种下的树苗,细的只有一根手指那么粗,尽管很难成活,但西海固的人们一直在坚持种树。一色的黄土地上,妇女和小孩们身上色彩艳丽的衣服,让无垠的苍凉有了喘息的机会。西海固不再是人们心中的恐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些许的绿色,给了西海固人无限的希望。
浩瀚的黄土地,围困了西海固人的视野,贫困造就了闭塞,闭塞导致更加贫困。在这恶性循环中,精神的匮乏,成了另一种催人警醒的贫困。在西海固,孩子们渴望上学的眼神刺痛人心,几间破瓦房里摆放的几张快要倒塌的桌椅,就是西海固孩子的天堂,这与大都市里的高楼大厦难以比拟,知识的鸿沟就这样横在成长于二十一世纪的孩子面前,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望,让人看了有一种心酸。干旱造就了西海固人的求知欲,孩子们翻山越岭的去寻求知识,起早贪黑的苦下功夫读书,同心县的马燕就是西海固的一个奇迹,她用她稚弱的心灵向我们展示了贫穷的概念。西海固人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着对知识的渴求与尊重,表达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车在省道上缓缓行驶,西海固的苍凉被突来的骤雨冲刷,西海固不是每一寸土地都透着贫穷,西海固也有美丽的风景,西海固也有清澈的山泉。在外人眼里,西海固就是人与天斗的标准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