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今天印象和感受深刻的在于分享的案例:
1> 岚妈分享的关于界限和尊重的案例。
朋友在群里发一些与建群初衷无关的信息或者广告,她感到不舒服;因为她是一个界限清晰,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的人。同时也意识到,自己不喜欢在别人的群里发一些乱七八糟的,别人在自己的群里乱发消息也是不能接受的。
她说的“一边不舒服,一边酸爽”,在听的时候不太理解;现在写出来,似乎有点概念了。呵呵呵。
她确实不舒服,但是她知道如何转化,就收到了酸爽的美味。
干货奉上,转化的2种方式:
A, 童年的创伤、经历,我回想起,回忆起……..
B, 哈哈哈,又有礼物收了…..
2> 春艳分享的关于选择困难,会问周围人的意见,纠结前行的案例。
这部分,自己也有同感,前两天的慕课引导师培训,自己很想报名尝试,问了先生,在他表达一些不太支持的言语后,刚好又忙于学堂的事情,就放弃了报名,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神奇养育里的独特性:自信的,清晰自己的需求,以自己的方式。
近段日子,选择困难,放弃容易是自己常有的模式,喜欢问周围人特别是先生的意见,当其意见跟我的想法不匹配时,又很烦躁,不舒服。独特性已经严重丧失了。
感谢小伙伴玲芳的小金鱼的故事引导。失去它,就慢慢找回它吧。
3> 玲芳分享的关于权威,言行一致等。
我不太清晰玲芳的愤怒是源于孩子未兑现承诺,还是源于孩子反抗了自己的权威拒绝立即洗碗,或许2者都有。
同时我听到,玲芳以同样的权威去回复孩子:你不洗碗,我就不会给你钱看电影。
当时我的脑海里第一刻闪现的是那个孩子,完全不受洗碗事件的牵扯,向妈妈坦诚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如果我是那个孩子,我会认为,在我没有经济能力时,我要依附你得到我想要的;而当我有经济能力时,我会放弃对你的依附。
想到这里,自己生活里有同样的场景,多么的悲伤。感谢玲芳,倾听你的故事,审视自己的生活。抱抱你,抱抱自己。
我们的需求跟他人无关,跟具体的行为无关,是我们健康成长需要的基本元素和原料。当事件或行为发生时,所产生的感受仅仅是在提醒,唤醒我们,你的需求或者满足了,或者尚未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