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上次袁老师做了内训之后,借由这个东风,将我从一种茫然无感状态拉出来。自我感觉这段时间突飞猛进,悟明白很多事情。
首先,借由父亲生病这件事情,回顾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感悟到孩子的心是如何被父母一点点伤透的,明白孩子的心是如何一点点远离父母的,孩子为何一点点的拒绝和你交流。我的结论是:作为父母,你执着的做着你认为对的事情,孩子经过抗争帮助无果后,放弃了对父母的希望。作为父母,你可否站到孩子的角度,想过孩子的感受?当孩子采取各种方式(吵架、发火、沉默、逃避等等)引起你的注意时,你没有看到孩子的需要,你看到的是孩子的不可理喻和自己的需要,并且越是明白自己的需要(渴望被理解,渴望被情感链接,渴望孩子满足你的安全感),你就越抓狂。你越抓狂,孩子越远离你。
其次,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我总说我怕,我究竟怕什么?我通常的表达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有个幸福的生活,懂得爱与责任”,其实在这句话的背后,我怕的是孩子将来有一天会对家庭不负责任,害怕孩子被爱抛弃。这源于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家庭不负责任是我对他爸爸的定义,被爱抛弃更反应了我的心理感受。更由于他爸爸再一次放弃第二次婚姻、工作,就更坚定了我对他爸爸“不负责任”标签,也就更加深了我内心的恐惧。直到这两天,我才感悟到,这所有的恐惧的根本来源于我内心安全感的不足,别人只是外因。且不说儿子有我一个这样有爱有责任的妈妈陪伴长大,假如儿子长大真的选择自由自在的生活,那又如何?一切都是他的选择他的经历他的成长他的体会,他需要自己面对这个世界,需要对自己负责,虽然我是他的母亲,我也不能为他负全责。
再次,在以往的生活中,自我感觉好的东西经常是全盘的灌输和告诉孩子,并且背后还有一个声音“这是好的对的,你应该接受”。道理讲的太多,很少引导孩子自己去发现,甚至诱导他“自己想要”。这也是娘俩不对付的直接导火索。所以,下一步练习:如何启发孩子自己去思考?如何启发孩子“自己想要”的感觉?
最后,行为上的改变。一直以来对儿子画漫画这件事情内心是排斥的,总是希望他能全心全意的学习。但前几天我做出了改变,全然的接纳孩子的这个兴趣,并且帮儿子联系了一个漫画老师,儿子很开心,这一次,儿子觉得我理解了他,不再是控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