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少爷九岁了,正是能吃的年纪。学校提供的营养午餐总是满足不了他的好胃口。即使是两点多就放学的日子,他回家做的第一件事也是像只饿狼一样吵吵嚷嚷找饭吃。有一次聊天的时候他说:“挨饿的滋味儿真难受呀!肚子里绞着疼……”看着儿子小脸越来越窄,我忍不住联系了班主任老师,得到的回复是:“学校的午餐是定量的……”没办法,那只能自行给孩子带点饼干、面包、牛奶之类垫补一下。可老师又说:“学校不许带零食和饮料。”无奈,只好把目标大的食物收了起来,每天塞几块糖果巧克力,在孩子饿得慌的时候多少起点作用。
记得自己在大少爷这个年纪也是爱吃糖的。酸三色、大白兔、高粱怡、黄油球、大虾酥……还有红白条相间的糖纸包着的泡泡糖,印着白玉兰的深蓝色糖纸里藏着的玉兰巧克力,难得一见的玻璃纸包裹的色彩绚烂的波板糖……
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自己扔掉的第一包糖果。那是香港的亲戚带来的,包装纸上印着英镑的图案。看着女王的头像,我就觉得那里面糖果的味道一定错不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当我满怀期待地把糖剥开放进嘴里的时候,那浓郁的,瞬间充满口腔的柿子椒味儿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不过在那个时候,糖果,特别是进口糖果还是很稀罕的。于是我坚持着吃掉了嘴里的那一块儿,小心翼翼地把袋子封好,想等过几天再尝试一下看看,也许它没有那么难吃?只是我那天舌头“瞎了”也说不定?
第二次尝试是很久之后了,实在是没有其他零嘴儿可吃了,战战兢兢地又剥了一颗,闻闻,还是柿子椒味儿的,舔舔……有了第一次的不愉快经历,身体似乎对这个味道产生了抵触,只舔了几口就感觉要吐了,于是又把它收藏了起来。
第三次,第四次……想想当时的我还真是有勇于尝试、不屈不挠的精神,居然试过一次又一次,直到一年半以后才下定决心把这包味道诡异的糖果送进了垃圾道。
此后很长时间,我只要看到女王或英镑,嘴巴里就会冒出柿子椒糖的味道。(需要说明的是,我还挺喜欢柿子椒的,不过做成柿子椒口味的糖果就……)
现在家里除了偶尔采购些高纯度的黑巧克力,基本不会买糖。给大少爷带的糖果大多是朋友送的,或是他万圣节的战利品。不过要来的糖,难免良莠不齐,有进口糖果,有知名品牌,也有三无产品和山寨货。
去年大少爷也被要来的奇特味道的糖果深深的刺激了一下,他说,那东西吃起来像是加了糖的橡皮泥……
小少爷很快也要到吃糖的年纪了,不知道他将来会不会遇到什么看似甜蜜的意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