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之我见
第一次听见这条俗谚从我的老师的口中抑扬顿挫地蹦出来时,我记不清当时准确地感受,但后来每次听人这么说起这句话时,总会心头激起一阵寒颤,想要反驳些什么,但总觉得自己的那些一知半解如何敌过中华五千年的智慧传承。
中华文化中有很多思想是帮助我成长的营养和建立我价值观的源头,但不得不说有些观点已经不太适合现代教育理念。比如就拿这句的前半句来说,我可以体会到古人希望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的用心,而且这种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里提到的苦中苦就和现代教育中提倡的joy of learning非常违背了。因为如果我们的教育目标是为培养出终身学习者,那么唯一可以持续激励他们学习热情的只能是学习本身。教师们也应该多多思考如果能让学习体验变得更加有趣和丰富多彩,而不是一味地拿吃得苦中苦或者培养坚毅品质作为教师们不想创新改变的借口。
如果说吃得苦中苦只是教育理念上的偏差,那么方为人上人这句就真正是大患无穷了。这句字面上的意义是在鼓吹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但现代教育是提倡自己与自己的竞争,着眼于自身的改善和提高。因为,只有我们的学生将自己作为比赛的对手,才可以保证他们有持续的动力和不同阶段的目标来成长。另外一点,太过强调与别人的竞争也不太利于个人、集团乃至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我有一个学霸朋友,她有一个段子我们常常拿来逗她。我们那年中考数学出得很简单,我们几个渣渣们考完笑逐颜开,然后就看见她在那儿哭,我们心想不会吧,这种难度对于她不至于吧,就上前想给予一点同志的关怀,问她为什么哭呀?她说数学太简单了,担心拉不开差距。关怀的表情僵在我们的脸上,心中五味杂陈。
我们的社会正在面临一个生育高峰造成的就业挑战。人与人的竞争肯定会存在,但是在教育中,我们是否有必要时刻拿这个来说事。我觉得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懂得迂回。心中自有目标,但实践的路应该避开那些丑陋的泥沼,选择一条相对美好的路,将我们的孩子送往成功的目的地。这些美好的沿途风景会给他们留下一些成功路上的美好记忆,也会帮助他们成为一个善良美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