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研究生复试,涉及到了灵敏度和假阳性的关系这么一个话题。
于是乎,
我便想起了当年我在微信朋友圈中针对《华大再爆新冠假阳性事件,流动采样站被紧急叫停,原因曝光了...》的一段评论。
假阳没什么好惊诧的吧,
这类感觉徒增恐慌。
筛查的时候出现阳性的率本来就低,
所以一旦出现阳性,
这是小概率事件,
甭管真阳假阳,
定会备受重视,
通过复查或金标等手段确定是否真阳。
比如某人检出艾滋病毒HIV,他回想了一下,
“我一没嫖娼,二没吸毒,三没献血”,
HIV只能体液传播,从经验上判断,先验概率几乎为0,
我不相信他不会去复查,
复查结果,要么阳要么阴,
阴,自不必说,
进一步确定是否假阳,
长出一口气。
阳呢?
继续找原因,
再根据经验,
一个几乎为0的先验概率,
自体原发HIV是不可能的,排除。
那他还得继续找原因。
最后找到原因:住酒店跟别人共用了刮胡刀。
或者退一步说,就算上面吃喝嫖赌抽几件事他全干了,
大概率讲查出HIV他也会去复查。
传染病最可怕的是假阴性,
假阴即真正患者样本没检出来,
这要是新冠假阴混进人群,
后果不堪设想,
一个人毁掉一座城是绝壁可能的,参见沈阳Y老太事件。
故曰:对受众群体来说,筛查基本上不怕假阳,怕假阴。
提高灵敏度才是王道。
采用极限理解大法,
灵敏度100%,
所有实际阳性样本一网打尽,
假阴为0,
对患者对社会都很负责。
假阳呢,
危害性不大,
但是感觉侮辱性还是有的。
有损制造商利益,
表示你的仪器不准,
要多次检测才能确诊,
关键时刻还得祭出金标,
比如产前诊断NIPT,
测序检测出唐氏综合症阳性,
需要进一步金标羊水穿刺确认。
浪费医者和患者的钱和时间,
假阳太高影响仪器声誉,
但并没假阴那么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