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考上河南大学,调剂的“博物馆学专业”。
一个农村娃子,哪里去过博物馆,更不知道博物馆是干啥的。就到处找老师问:“老师,博物馆是干啥的?”老师略略沉思说:“差不多是管理图书的吧。”我反问:“老师,那不是图书馆吗?”老师尴尬:“我也不知道博物馆是干啥的。”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在那个电话在农村还不是很普及的年代里,老父亲好不容易找到一部电话,把家族里在外的伯伯叔叔哥哥弟弟姐姐妹妹们的电话打了遍,终于弄“明白”了“博物馆是干啥”的问题,并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博物馆可是不能上啊!就像电视剧《雍正皇帝》(当时电视正热播)里十四王爷被贬去为太祖守陵,说白了,那就是博物馆。人家是皇子,是王爷,守陵舒舒服服的,还有人伺候。凭咱这家庭,估计上四年大学,就是给安排到哪个富豪大家族的祖坟坟堆里,搭个棚,盖几间房子,给人家看坟,这就是博物馆。咱年纪轻轻的,可不能干这个!”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整个家里一直笼罩在纠结、犹豫和苦闷当中!去上吧,一想到“博物馆”就是在荒无人烟的坟堆里给人家看坟,身上都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不去上吧,我已经复读过一年了,再复读,谁能再给个上大学的把握?
纠结归纠结,犹豫归犹豫,苦闷归苦闷,最后还是咬咬牙,无可奈何地拿着录取通知书去河南大学报到了。四年大学,也最终弄明白了博物馆是干啥的问题,还无数次到博物馆参观。毕业的时候,这个行业已经开始起色,但还是没那么好。所以在临毕业最后一个月,花了65元在河南大学南门外租了一间房子,每晚苦读,立誓考研。皇天不负,终于又让我拿到了硕士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使我又得以舒舒服服地再在校园内生活三年。三年硕士毕业后,2006年随着社会发展,南水北调等一大批工程项目上马,博物馆、考古逐渐从社会偏僻的角落里热闹起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增加了。得益于这样的社会大背景,我很轻松、顺利地进入了省所工作。
工作十五年来,很明显地感觉到博物馆、考古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普及,行业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近几年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去考古现场驻村扎点,一位村干部说:“现在你们这个行业很火爆!”博物馆、考古由偏僻的“冷门”到“火爆”的前台,这个转变在二十年前我刚考上大学那会是想象不到的。如今七十多岁的老父亲感慨地说:“娃啊,你这路走对了。这都是命啊!”其实,我个人的经历只是一个见证了二十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考古行业的不断进步、地位不断提高的缩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