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拆《孩子挑战》P227
【R阅读原文片段】
“我跟你们说过多少次了,吃东西前要洗手。现在你们三个都离开桌子,不洗于净手不能回来吃饭!”三张椅子向后退,发出刺耳的声音。三个孩子离开了餐桌。妈妈继续喂一岁的婴儿吃饭。
“我跟你说过多少次…”这句话不知道被多少父母愤怒地说过无数遍,这句话只有含义,就是表达父母的怒气,此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事实上,当我们说“多少次”,意味着我们每一次的“告知”都没有达到效果。孩子们学得很快,通
常,“告知”就是不允许孩子做某个行为,然而结果常常与这个“告知”相反。于是孩子就学会了,他的行为可以不一致。
为什么三个孩子没洗手就准备吃饭呢?他们隐藏的目的是什么?这样做的其他结果是什么?妈妈做了什么?她因为这个因发了脾气。本来她的注意力在婴儿身上,现在她看到了脏手,这三个孩子得到了妈妈的关注。他们违反了她的规定,得到了妈妈的关注。妈妈妈的行为满足了他们的目的。如果他们听话,吃饭前洗手,则会是个笨主意,因为那样根本得不到妈妈的关注。
如果妈妈真的想改变孩子们们的行为,她需要用行动,而不是语言。她应该尊重孩子们,不是强迫他们改变,而是决定自己的行为。妈妈可以说:“如果你们不洗手,我会选择不和你们一起吃饭。”然后她挪开盘碗,食物只提供给洗了手的人。第二次,当孩子们又不洗手时,妈妈不要说话,只要行动就可以了。这样,妈妈就不会被孩子们弄得头晕脑涨,孩子们们的脏手也不会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我们常常遇到多次和和孩子说了同一件事情后,孩子还是没有听从我们的话,如果这次他再犯,我们经常说“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但是这句话通常只表达了父母的愤怒,体现过往我们每一次的告知并没有达到效果。孩子通常与我们的告知相反是因为,他的这种言行不一可以得到父母的关注。
因此要改变孩子行为,妈妈要做的就是行动,而不是用语言。建议:第一次进行约定,告知事项,孩子违反,妈妈做自己的。第二次,孩子违反约定,妈妈只做不说。
【A1过去的相关经验】
昨天,去邻居家玩,她家有个七岁的小男,当时我正在和邻居聊天,小孩不一会在家玩起了篮球,还不断的往墙壁上投篮,她妈妈一再响起:“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在家玩球,你看家里的墙壁都是你的球印,你给我擦干净。”孩子当没听到,继续玩他的,他妈妈感觉无效又继续大声吼,孩子没搭理,后来邻居只能继续忙着做菜。反思,孩子对妈妈的说教充耳不闻,继续自己玩球,会引起正在和我谈话的妈妈的关注,即便是说教,而妈妈本着和孩子说道理,希望孩子听进去,妈妈一再说而没有付诸任何行动,结果都是徒劳。
【A2(将来如何应用)】
目标:今天晚上就孩子在吃饭的时候经常掀起桌布垫的事进行行动,而不是语言。
行动:1、当孩子吃饭前,我和她约定说:“宝贝,等会我们要在餐桌吃饭,为了不打扰其他人吃饭,过程中我们不能掀起桌布垫,如果你掀起,那么就只能离开餐桌。”
2、在吃饭的过程中,如果孩子掀起桌布垫,我只需沉默,把孩子抱离餐桌。
3、下一次,如果孩子再次掀起桌布垫,我只管沉默,继续把孩子抱离餐桌。
修改后:
A2:目标:今天晚饭的时候,运用自己的行动来解决孩子在吃饭时候经常性掀起桌布垫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