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读书笔记(九)
2023年6月22日
作者从严复对婚姻的一段描述中,看到了两个重要的事实:①“新学少年”在欧风下要求谭所说“自由之权”,首先表现在婚姻自由上面,②自主的先决条件是经济独立,故晚婚或不婚。
作者又举四川成都之例,李璜的回忆,吴虞与其父因打架而对簿公堂之事,故可知清末商业的发展,将新观念带至成都,从而引发了家庭革命。
以上两例足以说明中国伦理秩序的解体早在清末明初便开始了。
西方经济和思想的入侵是根源,陈寅恪在《王观堂先生挽词序》上说的很透彻。
作者总结了五四所起的作用:①五四新思潮的作用使个别的、孤立的、断断续续的对名教纲常的冲击壮大,②使反抗名教纲常完全合法化。
五四新思潮对传统大家庭的冲击,首当其冲是城市中受过教育的中上层社会(包括知识分子和工商阶层),其次是靠近交通要道的农村中的乡绅地主家庭。但作者认为“新文化”攻击旧家庭有点过于偏激。
1917年,陈独秀在北京神州学会的演讲,指出了五四纲常批判的影响并不如一般想象中那样无远弗届。在民间“天地君亲师”五个字说明了中国一般人的价值系统,作者推测这五个字是在清代才流行悬挂于厅堂之上,这五字的决定版大概是明清时代君权空前高涨下的产品,而无论君亲的先后顺序。
五四是价值观念转变的关键时代,这是由于知识分子自动自发并且有意识有系统的进行了“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巨大势力。五四新价值的一个中心价值即个人的自作主宰,是在新的群体秩序的前提下,倡导个性解放,个人自主的。
从五四至1949年,中国社会上的价值观念一直在自然的转伦之中,但没有发生突破性的变动。
1933年,胡适将中国思想划分为两个阶段:从梁启超到《新青年》,大致是侧重个人的解放,1923年之后,中国思想进入“集团主义时代”,(1924年,国民党改组,“一党专政”统一思想的格局在中国成立)。
价值意识一方面渊源于传统,一方面植根于生活的实践。故社会结构和价值意识之间的互动创造一个新格局的过程是缓慢的。
从台湾与香港两地的价值观及价值观变迁来看,传统与现代并非必然,是势不两立。传统与现代的相互影响使这两地富有中国情味的价值系统有多元化和开放的性格,此种价值系统可以在发生问题或危机时提供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
附:谈“天地君亲师”的起源。
2023年6月30日
作者在祖籍潜山县官庄乡,九年乡居生活是其对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有正确了解的时期。
作者说,潜山官庄是与现代文化完全隔绝的,几乎完整的保持了中国的传统。1938年旧历年,“天地国亲师”出现在厅堂祖先牌位的墙上,这五个字来源于“天地君亲师”。
至于“天地君亲师”的流行,吴虞的溯源工作在《谈荀子书后》中有云。五字可见于《荀子·礼论篇》,至于变成红纸条贴在厅堂上,作者提供了几条线索。《二十七松堂集》卷十《续师说》魏礼称”天地君亲师“五个字为里巷常谈,可知清初已颇为流行。在张履祥的《丧祭杂说·序》中,作者找到了写于厅堂上的确切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