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晚清时被列强欺压,外交内困中终于革命成功建立民国,但整个精英阶层都已经丧失了文化自信,全民推崇西方文化,像论语这样的儒家经典,当时被认为是旧时代无用的学问,是社会进步的敌人,而偏偏在西方接受教育的国学学者辜鸿铭却坚持东方文明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他决定用英文翻译四书来推动东学西渐。辜鸿铭选择翻译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
文言文写就的论语,连当时大多数中国老百姓都看不懂,何况是西方外国人。但辜鸿铭找到了一个奇妙的方法,让《论语》变成了现代人爱不释手的通俗读物。
在《论语子罕》篇里有句名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国学大师钱穆的白话文翻译是:“三军之中,可把它元帅夺了,匹夫立志谁也夺不成。”这种解释对读者的理解帮助不大。
而辜鸿铭却用英文翻译成:“一支部队,可以没有将军,但是一个普通人的自由意志。绝对不可以被夺取。”在辜鸿铭的翻译中明确引入了现代概念——自由意志,这让现代人真正的理解了孔子的意思。
中庸是儒家推崇的一个道德标准。但即使到现在,很多人也解释不好中庸这个词的深刻内涵,《论语雍也》篇里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以乎,民鲜久矣。”这句话朱熹的解释是,中庸是世间最高尚的道德,人们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拥有过他了。
而辜鸿铭是这样描述:“中庸这种状态的,人的道德情操在社交活动中表达的均是平衡,不偏不倚。”这种描述是不是比朱熹又进了一步?
《论语颜渊》篇离弟子询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提高国家经济水平,搞好国防建设。加强人民对政府的信任。”弟子又问这三点哪个才是最重要的?孔子最终的答案是:民无信不立。
辜鸿铭用一句话解释这五个字:如果人民对统治者失去了信心,那国家将会进入无政府状态。辜鸿铭使用了执政信心,无政府状态这样的现代概念,原本言简意赅的圣人之言立刻变得通俗易懂起来。
辜鸿铭说,孔子教人的方法就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是三三得九,到如今仍然是三三得九。由此可见,今天我们要想真正读懂论语,首先应该努力学会用现代思维和当代概念对其进行迭代式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