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期,公天下,君权禅让,到了禹时,这个办法行不通了。禹没有像尧舜那样选择有才德之人接班,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种“父传子,家天下”的做法,打破了先前的民主选举和轮流任职传统,引起了诸多部落首领的强烈不满,羿领导的东夷部落有穷氏就是其中一股蠢蠢欲动的势力。
羿,即后羿,又称有穷后羿,是有穷国的国君。羿是一个善射的氏族,出自东夷部落,所以又称夷羿,其先祖世世代代都称作羿。尧帝因羿功劳大,便将其部族封于有穷(今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北),号有穷氏,并赐姓为妘。
到了禹统治时期,有穷氏一族逐渐强大起来,把活动中心从有穷迁到了穷石(又称穷谷,在今河南孟州市西)。夏朝建立不久,首领后羿继承了祖上衣钵,射得一手神箭,且天生神力,自小勇武,所以被推举为有穷国的国君。
后羿胸怀大志,野心勃勃,他自恃部族势力强大,逐渐有了与夏朝统治者争夺天下的念头,尤其是在亲眼目睹了“钧台大会”上,夏朝国王启那种至高无上、号令天下的凛凛帝王威风后,更是跃跃欲试。但由于禹和启执政期间,夏朝军威强盛,诸侯归服,后羿不敢轻举妄动。
启死后,儿子太康即位。太康是个标准的纨绔子弟,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外出游猎,而将王朝的政事怠废,造成政治腐败,百业俱废,民怨四起,夏朝内部矛盾重重。后羿见太康不得民心,意识到取而代之的时机已经来临,便乘太康率众到洛水以南畋猎之机,亲率一支军队,沿黄河而下,从东北面攻入夏都,并派重兵扼守洛水北岸,以阻止太康返回都城。太康闻讯,急忙向众诸侯讨兵救援,但诸侯们对太康早已失去了信心,没有一个愿意出兵帮他。无奈之下,太康只得仓皇逃跑,在洛水南面过着流亡的生活,最后客死他乡。
后羿伺机推翻了太康的统治,夺取了夏朝的政权,并控制了中原地区。尽管大权在握,但后羿认识到目前夏王朝的根基还在,实力还很强大,又加上其他诸侯国纷纷起兵抗议,因此不敢贸然自立为王,而是另立太康的弟弟仲康为夏王,自己则把王朝的实权牢牢抓在了手中。仲康在位期间,后羿广罗党羽,收拢人心,渐渐将仲康架空。仲康死后,仲康之子相为帝。两年后,实力进一步强大的后羿,见篡位时机成熟,干脆把傀儡相废黜并放逐到斟灌(今山东曹县),夺了夏朝的王位,为夏王朝第六任君王。后羿抢班夺权,自立为王,史称“后羿代夏”。
后羿执政以后,又步上了太康昏庸统治的后尘。他自恃善射,不理国事,不管民众疾苦,整日纵情于畋猎,把国家政事交给他的亲信寒浞。寒浞瞒着后羿,收买人心,也想效仿后羿抢班夺权。有一次,后羿打猎回来,被寒浞伺机杀死,并取而代之。关于后羿之死,还有一种说法。战国时思想家孟子所著《孟子》和西汉初年刘安编成的《淮南子》都说他是被恩将仇报的徒弟逢蒙暗害的,暗害的手段记载不一,有的说是用桃木大棒打死的,所以后世驱鬼均用桃木长枝,称法尺;有的说是用暗箭射死的。总之,这位盖世英雄死在了阴谋家的手里。
寒浞杀了后羿,夺了王位,怕夏族王室再跟他争夺,一定要杀死被后羿赶下台撵走的相。相逃到哪儿,寒浞就追到哪儿。后来,相终于被寒浞杀了。那时候,相的妻子正怀有身孕,因被寒浞逼得走投无路,便从墙洞里爬了出去,逃到娘家有仍氏部落,生下一个儿子叫少康。少康从小在艰难的环境中长大,练了一身本领。他在有虞氏那里招收人马,开始有了自己的队伍。后来,少康又得到忠于夏朝的大臣、部落帮助,反攻寒浞,终于把王位夺了回来。夏朝从太康到少康,中间经过大约一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少康中兴”。
夏朝之乱,源于后羿。后羿的异军突起,犹如一块巨石被用力砸向一个平静的湖面,一度中断了之前历代君王间权力的正常、平稳交接,开启了中国“抢班夺权史”的先河。然而,让后羿没有想到的是,他这种伺机篡权的方式,仅仅过了八年,就昨日重现般地报应在了自己身上,被寒浞抢班夺权。不仅如此,后羿的政变,在以后的历朝历代中,也广泛地被那些有野心的政治家们所效仿,成为后羿代夏的一个又一个翻版。
在中国历史上,后羿是个传奇的人物,不过他的妻子嫦娥更传奇。传说,后羿未篡位时,曾得到西王母赐予的一包长生不老药,但西王母告诫后羿,不可现在食用,须等到他荣登大宝后才可。嫦娥知道后,在后羿登大宝的当天,偷吃了药,又怕后羿追究,加上对人世不再留恋,于是一阵轻烟,飞到了月球上,但换来的是长达几千年的冷清和孤寂。
关于后羿,后世对其最为熟悉的莫过于“后羿射日”的传奇壮举。其实,当年“射日”的并非后羿,而是后羿的祖先羿。
帝喾时,羿因善射被任命为“射正”。尧帝时,羿奋力射下九颗太阳,给大地带来复苏的生机,并射死了一些怪物猛兽,为民除害,造福一方。“后羿射日”的传说即源于此。另说,羿射十日,并非箭射十个太阳,而是射杀夏王相,盖因古书传抄之误,将“相”字误写成了“十日”。也就是说,羿射十日,即后羿射相。而实际上,相是死于后羿的取代者寒浞之手。另据传说,后羿死后阴魂不散,变成了打鬼的钟馗神,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古代人民对这位不幸死去的英雄的无限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