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使得唐僧师徒家喻户晓。在这部经典名著中,作为师父的唐僧个性懦弱、是非不分、善恶不明,总是等陷入困境以后,才说出那句‘’悟空,救我!‘’,他身上集中了佛教徒的虔诚和儒生的迂腐,是那个时代儒生教徒的代表人物。
唐僧即唐朝的僧人也。他的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大师。
玄奘大师俗家姓名叫陈祎,河南洛阳人,后人尊称他为三藏法师,他是法相宗的创始人,是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
玄奘被誉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他因爱国及护持佛法的精神被鲁迅先生赞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世界和平的史者。他以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相、无畏生死的精神,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得真经。他用时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回长安时,他带回来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他和弟子们共翻译整理出佛典75部、1335卷,其中《大唐西域记》12卷记录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和28个国家的山川、地貌、物产、民俗等,《西游记》的故事即是以此为原型创造而来。
我不知道吴承恩先生为何把以玄奘为原型的唐僧描述成书中的那个形象,而实际上的玄奘大师乃是大智大勇之人。现在让我们重返丝绸之路、穿越时间的迷雾、从神话回到现实、从唐僧回到玄奘,去体会玄奘大师所历经的诸多磨难。
丝绸之路从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源于西汉,汉武帝刘彻派使者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丝绸之路"这一词汇,这一名词很快被广泛接受并使用。
公元600年,距离隋帝国建国20年,玄奘诞生在距离洛州(今洛阳)30公里左右的陈河村。他是父亲陈惠的第四个儿子,自幼跟随父亲学习《孝经》等儒家经典,他备通经典、爱古尚贤,父亲去世后,他的二哥陈素在洛阳净土寺出家,十一岁的玄奘便随兄入寺学习佛学经典《法华经》等。
公元612年,隋帝国选拔僧人,十三岁的玄奘以其独特的聪慧被破格剃度,从此踏入佛门。他跟随佛学法师学习《涅槃经》、《摄大乘论》等多种经典长达数年。他潜心修炼、认真专研,学业大进,渐渐名声雀起、被人钦慕。
玄奘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讲经说法。
早在南北朝时期,佛教学界就有"一阐提众生有无佛性"的争论。到了玄奘时代,学界对一些问题的争论更大,出现了理解不一、注释不同、义理混乱、译著不善等诸多问题。对于一个僧人而言,成佛意味着生命的圆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玄奘遂产生去佛家发祥地印度取经学习的想法。
公元626年,玄奘听说印度的戒贤大师在烂陀寺讲授《瑜加论》总摄三乘之说,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光亮,探求佛学的他发愿西行求法、直探原典、重新翻译,以求统一中国佛学思想的统一。
公元626年,玄奘的西行请求虽没获唐太宗批准,但他决定冒越宪章,私往天竺。
公元627年的秋天,长安人心惶惶,霜灾造成的大饥荒即将到来,官府允许百姓出城逃荒。人们纷纷逃离长安寻求生路,此时,28岁的玄奘也随着这些饥民离开长安。
玄奘从长安一路向西,长路漫漫,他的未来之路变得扑簌迷离。
离开长安一个多月以后,玄奘来到了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此时,大唐和突厥的战争一触即发,任何人不许西行。玄奘于是设立道场,边讲经边等待时机。密探向政府告发了玄奘,他被要求即刻返回长安。执意西行的玄奘用他的真诚感动了两个佛教界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玄奘得以悄悄离开凉州。
离开凉州的玄奘隐姓埋名,昼伏夜出。不久来到了瓜州。
瓜州是大唐西边最后一个军事重镇。大漠深处的瓜州此时的气氛更是紧张。玄奘一心逃离风声鹤唳的瓜州。转机发生在玄奘礼拜佛祖的塔尔寺,玄奘收了一个一心想得到高僧庇佑的胡人石磐陀为徒,为他授戒。是啊,在丝绸之路行走,生命朝不保夕,得到佛祖的庇佑显得多么的重要。
在石磐陀的帮助下,玄奘走上了偷渡之路,但是由于大唐法律对偷渡处罚极重,石磐陀担心玄奘被抓以后连累自己,于是打算杀了玄奘灭口。玄奘大师承诺绝不出卖石磐陀以后,和他告别,孤身一人走向大漠,走向无法预知的未来。
瓜州向西,是一望无垠的沙漠和戈壁。
玄奘独自穿越了这片死亡之地,来到了大唐边界的第一个烽火台。
意想不到的是,守烽火台的将领王祥是一位信佛之人,在边界得遇高僧,使得王祥欣喜若狂。他对玄奘恭敬有加,玄奘在这里补充了干粮和饮水以后,于将士们挥泪而别,从此走进了800里沙海。
这片沙海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只有炽热的阳光和自己的影子相随。玄奘进入沙漠不久就出现了幻觉。他只能靠口念观音菩萨法号和般若心经坚持着。
救命之水很快就荡然无存,玄奘又迷路了。绝望中的他走向了回往长安的路。这或许是玄奘一生中最纠结的时刻。最终,他抱定了这样的信念,宁可西行而死,绝不东归而生。
死神在向他招手,他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荒漠把玄奘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在没有饮水的情况下,玄奘很快就陷入了半昏迷状态。白天,黄沙漫天飞舞,令人无法呼吸;晚上,更仿佛是妖魔鬼怪环绕四周。玄奘四天五夜滴水未进,生命似乎渐渐的离他而去。
夜里,阵阵凉风习习,昏睡中的玄奘醒了过来。他用尽最后一点气力,站了起来,继续向西而去。
或许是玄奘的坚持感动了佛祖,玄奘的马竟然找到了水源,面对清澈见底的池塘,玄奘跳了进去,泪如雨下。
两天以后,玄奘抵达了伊吾国的第一个佛寺。一个刚于死神擦肩而过的人仿佛遇到了亲人,玄奘抱着前来迎接他的法师第一次声泪俱下。
短暂修整以后,玄奘策划继续西行。可高昌国王命令伊吾人务必将大唐高僧送达高昌。
627年冬季,玄奘来到了位于吐鲁番盆地的高昌国。这个西域最大的王国,国王竟然是一位汉人。佛教在这里被奉为国教,仅在高昌城,佛寺的数量就达三百多座。高昌国王希望玄奘能成为本国的宗教领袖,一心奉养他。但玄奘此行只为求法取经,最后国王麴文泰只能用威胁的方法限制他继续西行。玄奘别无它法,只有绝食。绝食四天以后,玄奘已经奄奄一息,国王最后妥协。他与玄奘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异性兄弟。
从高昌国出来以后,玄奘有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他拥有三十匹马、二十五个随从、四个徒弟等,国王还为沿途二十四个国王准备了厚礼,如果没有高昌国王的鼎力相助,玄奘的西行之路将会艰辛许多。
不久,玄奘一行来到了著名的龟兹国,这是西域的佛教文化中心。
公元628年春天,玄奘离开龟兹国,准备翻越帕米尔高原继续西行。
寒风凛冽,飞沙走石,玄奘他们在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原艰难的前行着。七天以后,他们才出山,三十多人的队伍中,有一半葬生大山中,为了帮助玄奘西行,他们把生命永远的留在了高原。
他路过了碎叶城,在玄奘走后73年,这个地方诞生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李白。
公元628年,来到了腱陀罗,
公元631年,看到了恒河,强盗劫持了他,要拿他祭祀,生命即将结束,玄奘默默念经祈祷。此刻突然天象大变,但见黑风四起,折树分沙,翻船涌浪,强盗以为得罪了天神,于是放了玄奘,玄奘神奇般的得救。
公元631年,32岁的玄奘到达了佛祖的家乡。
他行走在恒哥平原上,沿着佛祖走过的路修炼讲经说法。
在《大唐西域记》,他留下了此行的详细记录。1861年,一个英国人根据《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找到了消失了数百年的大菩提寺遗址。可以说玄奘的记忆照亮了印度的历史。
无明长夜,谁为灯炬!他如饥似渴的研究佛学经典。
四年以后,他终于抵达目的地—那烂陀
他见到了年过百岁的戒贤大师。
32岁的玄奘,在宝阁重重,僧院林立的那烂陀学习,他秉承着学问高于一切的理念,在那烂陀潜心学习了五年。
在那里,他卷进了辨经的漩涡中。
戒日王等18位国王到场。
玄奘提出,如果有人能破解他的观点,他将斩首相谢,可是无人可以破解。
在印度十四年,他受到了帝王般的尊崇
公元641年夏天,玄奘开始回国
归国队伍行走了四年
公元645年,他们抵达长安。
19年前,他孤身一人离开长安,现在他回来了,带来了博大精深的佛学文化。
唐太宗对玄奘非常欣赏,多次请他弃辎还俗做官,都被他拒绝。
公元664年,玄奘大师圆寂归天,万人空巷,百万人送其灵骨前往白鹿原。
500年以后,甘肃敦煌,一个不知名的画家为玄奘画了一副像。明月高照,浅云环绕,一个僧人正在膜拜观音,身后一个猴子模样的人牵着一匹白马。
又过了300多年,以他为原型的神话传说《西游记》诞生。
唐三藏从此家喻户晓。
但是我们似乎更应该记住那位历经千辛万苦的佛学大师—玄奘。